崔大山还能说年纪大,可二丫才十岁,卤菜方子二十几样调料都记得,怎么这个就学不会呢。
可能因?为学的时间太短了?,每日就教?两刻钟,有时候也就一刻钟多一点,其余时间要包包子,要干活,学了?也不会再花功夫记,学得又?慢,就算背下来?了?,那很快又?忘了?。
要是每日光读书,肯定就能学会了?。
只不过家里有生意要忙,要是光读书就本末倒置了?。
崔如英叹了?口气,“二姐,你说怎么就学不会呢,我这都要回侯府了?,以后可怎么办呀。”
二丫一听,心里乐开?了?花,她看了?看妹妹,崔如英正发愁呢,她也不好太高?兴了?。“以后就慢慢来?呗,我会包包子,包包子就很好了?呀,干嘛非要读书呢?”
干嘛非要读书呢,崔如英还想问问自己干嘛非要教?呢。
她托着下巴问:“二姐,你知道?咱们家每日要包多少个包子吗?”
二丫也没数过,她说道?:“几,几百个吧。”
崔如英又?问:“那百的上?面是什么,再上?面又?是什么?”
二丫挠挠头,这她哪儿知道?呀。
看吧,不读书就不会算术,可《三字经》中明?明?就有,百而千,千而万。
崔如英:“百的后面是千,千的后面是万,十个一百文就是一千文,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文钱。所以说读书有用,因?为有用才非要读书,不然连包子都数不明?白。你想你日后要是成亲嫁人了?,那是不是得自己管账,不会识字,钱都不知道?怎么管,难不成要你婆婆管?”
崔如英叹着气,谁稀罕当老师了?。
二丫没说话,崔如英故意唬人道?:“你别不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我就算回侯府了?,你每日也得读书,我会让四郎五郎盯着,等我回来?我还检查,你要是读不好,每日就多加一刻钟,再读不好多加两刻钟。”
二丫如临大敌,“如英,不要呀。”
崔如英不由笑了?笑,又?有点不忍心,“哎呀,逗你玩儿的,不过我回侯府你也得好好学,四郎五郎会看着你的。”
本来?就是,就认些字,会写几个,会算术,慢慢来?总能行的,不能把这个视作洪水猛兽,这会读书了?,以后议亲也能找个有学问的。
崔如英觉得,议亲嫁人,一看家中如何,二就看自己了?。
这个时代不嫁人难,既然要嫁就好好筹谋,也是为以后打?算,以后日子还长呢,肯定得多选选呀。
挑夫婿是没错,可夫婿也挑娘子。
只不过二丫年纪小,也不懂其中的道?理,崔如英要是说,她就打?岔,“什么嫁人不嫁人的,还早着呢。”
崔如英深吸一口气,她也没办法?了?。
一个多月,该想的法?子都想了?,软硬不吃,只能顺其自然了?。
二丫点了?点头,“我知道?了?,但如英,我已经知道?包子钱是什么了?。”
崔如英:“那是二姐用功,四郎他们学得快是因?为不做包子,你做包子那么辛苦还能认这么多的字,已经很厉害了?,但不能松懈,别被爹比下去?。”
二丫:“好!”
她看了?看崔如英,“那你回侯府了?可得常回来?呀。”
崔如英道?:“自然常回来?,家就在这儿,不回来?我还能去?哪儿?”
以往回家也是操心,但现在嘛,铺子的确用不着她操心,上?个月下旬,赵掌柜又?招了?两个人。
前面跑堂的叫李丰收,十五岁的年纪,机灵知道?看眼色。按理说这个年岁都是给人当学徒,为何崔记包子能招到,是因?为他在以前的铺子生过事儿,人又?长得五大三粗,看着孔武有力,比崔大山还高?呢,在铺子里有点吓人。所以别的铺子就不爱用,被辞了?两三次。
其实这样的干力气活也能赚钱,只不过码头都是按日结钱,不管干多少都是一日八文,至于不干学徒……是因为当学徒拿不到钱,纯粹帮忙,李丰收家里穷,他吃得又?多,自然就干不成。
打杂的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婆子,姓周,每个月工钱二百四十文,活多也累,但这种活谁都能干,工钱自然就低。
崔如英看着这一个月来?,有赵掌柜盯着,李丰收没生过什么事儿,就是吃得比崔如英想的还要多,但一般都是吃焖面,包子基本不会碰。
崔大山开始也觉得吃得太多,可说了?管饭也不能反悔,后来?看李丰收干活很是利落,一个人能干俩人的活儿,就觉得有点对人不住。
不止跑堂,崔大山去?饭堂送晚饭,李丰收也跟着去?,去?了?几次之后就自己去?了?,给崔大山省了?不少事。
这还不是赵掌柜让的,全是自己愿意。
什么劈柴挑水,崔大山想干都抢不到,一来?二去?,崔大山就无话可说了?。
崔大山性子老实,也不爱占人便宜,就觉得这么累,多吃点就多吃点。
他给盛饭还会多盛,一盘子焖面多放俩包子,十五岁,比崔大郎大几岁,还嘱咐不够自己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