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书库

书包书库>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 170180(第19页)

170180(第19页)

“人家在原单位没领,来食品厂领一份也说得通。”叶满枝瞪他一眼说,“你顾好自己就得了,人家领没领年货跟你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关系?我现在可是咱们厂的正式职工!他什么都没贡献,就领厂里的东西,那不就是占我的便宜吗?”

四哥刚因为当叉车司机有了正式编制,过年前又拿了比老叶那份还丰厚的年货回家,最近对食品厂的归属感噌噌上升。

以前他只将656厂喊作“咱们厂”,现在食品厂也成“咱们厂”了。

叶满枝不想对他解释太多,又怕他跟其他人一起嘀咕朱可海,只好小声说:“这件事比较复杂,并没有你听到的那么简单。大家都知道你是我亲哥,要是有人跟你谈论这件事,你别插话……”

朱可海没与牛恩久汇报,就要求养猪场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学习。

这事肯定会犯老牛的忌讳。

领年货的事过了一个月才爆出来,兴许就是老牛用来敲打朱可海的。

大家知道了朱可海的作为以后,再看他要求职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这件事,难免让人觉得虚伪。

这是书记与副书记之间的角力,叶满枝可不想掺和进去。

她去年来厂里上任的时候,其实也做了不少大动作,但她工作方式比较温和,也很尊重牛恩久这个老班长,所以牛恩久并没用什么手段针对她。

今年新来的朱可海似乎是个刺头,这待遇明显就不一样了。

不过,朱可海是上级派来的副书记,老牛应该不会做得太过分。

果然,在流言愈演愈烈的时候,牛恩久站出来说,朱副厂长上任匆忙,没有领原单位的福利,为了照顾班子新成员,他将自己的那份年货给了朱副厂长,并没有额外占用厂里的份额。

这番解释过后,立即有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部分人觉得牛厂长有人情味、讲原则,另一部分人认为这是牛厂长为了维护朱可海的面子,故意这么说的。

反正都是夸牛恩久的,职工们对新来的朱副厂长没啥好印象。

叶满枝觉得这出戏唱到这里就差不多了,不承想,她去市里开了一个安全生产会议,再次返回厂里时,事情又有了反转!

“酱菜车间的老徐师傅,还有锅炉房的刘师傅,都替朱副厂长说话了,”周如意汇报道,“据说朱副厂长领了年货以后,就转送给了这两位老师傅。”

徐师傅有个残疾儿子,还有个瘫痪的老娘。

而刘师傅自己就身有残疾。

两家生活都很拮据,全家人指望一个人的工资过日子,是厂里很有名的困难户。

这两人现身说法,帮朱厂长做证,算是彻底扭转了朱可海在厂里的口碑。

至于这俩人为什么不早点站出来替朱副厂长说话,那就不得而知了。

叶满枝暗忖,要是没有牛恩久那番解释,有些人肯定会说朱可海拿厂里的东西做人情。

如今牛恩久出面解释了,那份年货原本是他的,朱可海不是用大家的东西做人情,于是就变成了有情有义。

叶满枝私下复盘了一下这两人的交锋,感叹着说,精彩啊精彩!

朱可海果然不是省油的灯!

老牛的下马威没给成,反而还被人利用了一把!

对于老牛和小朱之间的事,几个副厂长都隔岸观火,谁也没掺和。

在新一周的班子会议上,朱可海又提议说,全市各单位都在学主席著作,市里还选拔了学著作积极分子,所以,食品厂也应该组织职工深入学习,不但要写学习心得,还得选拔积极分子!

他这个提议,没人能反对,哪怕牛恩久不待见他,也得点头表示支持。

因此,朱可海又攻下一城,在全厂刮起了一阵学著作的热潮。

*

叶满枝站在窗边向外张望,皱眉问:“如意,今天来厂里进货的垛子怎么这么多?”

过完年以后,糖葫芦的生产又延续了一个月,每天都有不少人骑着三轮车或自行车,来食品厂进货。

车上插着印有“滨江第一食品厂”字样的垛子。

周如意说:“我刚才就问过了,听说是车间那边的生产进度太慢,大家拿不到货,都在门口排队呢。”

叶满枝观望了一阵,眼见三轮车越聚越多,她穿上棉袄说:“走,咱们去车间看看。”

两人快步赶去了罐头车间,结果刚进门就看见了让她无语的一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