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曾大父居然考了这么高?
汉朝其他皇帝:“!!!”
大汉的开国功臣们不可置信地看向刘邦,八十八分,陛下这是开挂了吗?
张良看了眼自己的成绩,又看看刘邦,最后转头问萧何,“你考了多少分?”快让我看看是不是我太菜了。
萧何沉默片刻,叹气道:“六十七。”
张良:“我和你差不多。”看来不是他的问题。“难道陛下又加分了?”
萧何摇头,“我也不知。”
韩信听到他们的对话,凑了过来,“去问问不就知道了。”
张良:“你去。”
韩信瞥了两人一眼,抬步上前,“我去就我去。”
他也想知道刘邦是怎么考那么多分的,教教他吧,他这回又没及格。
叹气JPG。
此时的刘邦已经被围住了,没有加分的情况下,八十八分是一个很高的分数,一个大多数人都无法企及的分数。
“考了八十八分”的刘邦自然就成了大多数人争先请教的对象。和刘邦有交情,建立了好友关系的人蜂拥涌向刘邦。
就连没建立过好友关系的人也厚着脸皮凑了上去,比如忽必烈、皇太极。
有的请教他学习方法,有的请教他答题方法,一个接一个都不带停顿的,刘邦都找不到缝隙插话。
没办法,系统商城离不开积分,而积分离不开考试。
史书上记载的汉高祖是什么人,他们还能不知道吗。汉高祖聪明是聪明,但论才,差张良萧何远矣,就是他们都比汉高祖强一些。
但就是这样的汉高祖考了八十八分,而他们考了XX分。
汉高祖肯定知道考试窍门。
要是愿意告诉他们,肯定比他们自己埋头苦学要强。
和刘邦同一个考场的刘启看着这种场面,不解地看向刘恒,“大父不是只考了六十六分吗?”怎么变成了八十八分?D考场得八十八分的,就始皇帝一个吧?
刘恒:“……阿父好像也没说过是他考了八十八分。”
刘启:“……”这也行?
人群里的刘邦一边应付来请教他的人,一边偷瞄自己的任务面板,见始终无事发生,刘邦:“误会,误会!诸位误会了,考八十八分不是刘某……”
听到这话,前来请教的人瞬间冷静了下来,脸上的热情和气没了,取而代之地是皱眉、是凝视。
就差没把“不是你,你瞎叫唤什么?”写在脸上。
忽必烈:“那考八十八分的是谁?”
刘邦:“始皇帝。”
众人:“!!”居然是始皇帝!
考试之前,他们一直觉得朝代越靠后越占优势,毕竟后面的朝代知道前朝的事迹,前朝可不知后朝,这是天然优。
但开考之后,对不起,他们错了,这种考试,后面的朝代占优势和没占也没多大区别。
就比如明明他们都知道的事,出现在卷子上就不一定知道,让结合当时的情况分析理解材料,然后写出其中有什么意义。
乍看之下不难,洋洋洒洒便能写出好多来,但问题是……不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