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经过一个乡集,听到有人吆喝卖糖葫芦,俞慎思循声望去?,见到一个中年人扛着一个草靶子,上面凌乱插着一串串糖葫芦。忽而想起幼时跟着俞慎微和俞慎言在石头乡的?时候,俞慎微为了让他“尝鲜”,花了五文钱给他买了一串。
那时候五文钱对他们姐弟来说不算小钱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朝中年小贩走过去?,笑问?:“多少?钱一串?”
“五文。”
竟然十数年过去?还?没涨价,俞慎思买了两串,递给闻雷一串。闻雷未接,朝他示意给高明进?。论尊论长,也该先孝敬高明进?才是。
俞慎思笑道:“……夫子年纪大了,牙口不好,吃不了酸的?。”
高明进?侧头瞥俞慎思一眼,俞慎思假笑了下,将糖葫芦塞到闻雷手?中,然后一口咬下一个山楂球。
俞慎思一边嚼着一边走向街边卖蚕豆、黄豆的?地摊,蹲下来,伸手?抓了把两个篮子里的?东西,品相都不太好。
“大哥,今年也不是旱涝年,你这?豆子卖相不行啊!”
摊主倒是实诚,“砂石地里长出来的?,好地亩谁种这?个呀!二亩砂石地就收了这?么点儿。”
两个篮子加一起也就几十斤。
俞慎思笑着道:“大哥说得是。听说隔壁丽州推行朝廷新策,按照田亩多少?、田地好劣收赋税,好些百姓今秋交了朝廷的?赋税后,手?里头还?余了不少?粮呢!咱们这?六和县怎么迟迟不推行啊?都说鲁县尊是个好官,是有什么难处?”
“好什么好?是听别人吹嘘的?吧?”摊主撇嘴气愤道,对这?位鲁知县毫无敬重?之心?,还?很是不屑。
“这?话怎么说?他没提推行新策之事?”
摊主两个鼻孔冒火,“他倒是推行了呢!还?不如不推行!”
“推行了?”俞慎思觉得不对,上报朝廷的?文书中,六和县根本没有推行新策。
左边卖咸菜的?老汉听到新策,也义愤填膺抱怨道:“不推行新策,咱们还?能?勉强吃个半饱,现在是一天饿两顿。还?余粮呢?哪来的?余粮?”
“就是!”右边卖干枣、柿饼的?妇人也哑着声音附和。
两个过来准备买东西的?村民听到新策,也是撇嘴,其中一个汉子直接呸了一声,“狗屁新策!”
俞慎思觉得疑惑,新策他参与制定,他知晓这?对于穷苦百姓是真正的?福音,偶尔一两个地多人少?的?百姓抱怨也就算了,不可?能?人人都不满意,而且情绪这?么大。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鲁县尊是怎么推行的??”俞慎思追问?。
买豆子摊主粗着嗓子道:“不就是按照朝廷说的?法子吗?春日里,县衙派人来咱们乡重?新丈量田地,挨家挨户田亩好坏、人丁多少?都登记了。收成后,咱们按照田多多纳粮,田少?少?纳粮。可?算下来咱们村的?七八成人家都是多纳的?。咱们村人丁多,田地却不多,依照朝廷的?意思,那咱们那该是七八成人家少?纳粮才是,你说是不是?”
卖咸菜的?老汉道:“正是,我们常家村也是这?么个情况。以前是田税、丁税分开,现在不过是把丁税加到田税里。收两遍税,不一样吗?”
俞慎思更吃惊,“老伯说官府收重?复收田税?”
“是收两茬。”
买豆子摊主和旁边人也都说是收两茬。
“若是只收一茬,那的?确咱们手?里还?有点余粮,收了两茬,哪里还?有余粮?”
几个人显然不满情绪不是一天两天了,凑到一起忍不住抱怨。开始说起各自家中的?情况,然后又举例说自己村上的?情况。
俞慎思听着几人所说家中田地和两次纳粮的?数额,心?中也将这?笔账算了一遍,侧头看向立在旁边的?高明进?。
高明进?沉着脸没说话,眼中没有任何温度。以他这?么多年的?经验,明显看出了这?里面的?猫腻。
俞慎思最后买了些红枣和柿饼离开,将东西分给闻雷和两名靖卫。
高明进?问?他:“可?看出什么来?”
俞慎思应了声,如实禀报:“六和县是中县,无灾年按制纳粮是四万石。依照刚刚那几位村民所言,第?一次官府征收的?赋税,是按照新策制定的?标准来征收的?,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粗略算了下,两次纳粮合在一起,是按照往年应纳税的?田亩数来缴纳,以保证赋税与往年持平。
这?些村民之所以会比往年多缴纳,应该那些无地的?百姓,往年还?需要纳丁税,如今都摊到他们的?头上了。而那些乡绅依旧是一粒粮未缴,一文钱未出。
如果我没算错,第?二次巧立名利再次征收的?赋税,其实是为那些乡绅缴纳。依我的?猜测,鲁成贤推行新策,乡绅们拒不配合,他有心?无力,又不能?今年赋税比往年差太多,所以想到了盘剥百姓,重?复征收。”
高明进?微微颔首,“的?确是有这?种可?能?,你账算得倒是清楚。”
俞慎思冷笑了下,“我心?眼小,所以账目清。”
高明进?看他还?带着一点个人情绪,卷起袖子伸出手?,朝他怀里的?荷包示意。
俞慎思瞅了他几眼,买的?红枣和柿饼本来就不多,分了之后,自己又吃了些,现在荷包里就剩十来颗红枣和两个柿饼。他婉拒道:“年纪大的?人不宜吃甜的?,对身体不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