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书库

书包书库>崇祯慑寰宇,不用黑科技 > 第141章 东西配合捣袭建虏巢穴(第3页)

第141章 东西配合捣袭建虏巢穴(第3页)

“而且关宁若得到建虏确实攻朝的消息,只怕建虏已经行动颇久,关宁要是出兵,击虏空虚,必须进军神速。不仅进时要神速,退时也需神速。军数一多,行速必慢。反而不利。

陈仁锡说到这里,熊明遇连连点头:

“首辅说得有理,而且关宁军虽然军饷在各边镇中最多,但将官分配军饷也往往优先照顾部分精锐。真正敢战、能战的军队,能有两万也是不错了。此次既非全力一搏,决一死战,乃是避实击虚,选用两万精锐,效果当更好。”

朱由检觉得他们的分析也有道理,便同意两万,但不能比这个数字更少。

内阁当即拟旨给王之臣,让其到锦州一线,派出哨探,密切侦测后金动静。如有确凿消息,即刻从山海关调动两万骑兵精锐,急速过大凌河,再过三岔河,直向沈阳扑去。

如果关宁缺少甘愿剃头到虏地的哨探。

可以从部分被安插在边地的原东江难民里挑选拨夜。

于是当东江派出三批拨夜向锦州进发时。

驻扎锦州的辽东巡抚毕自肃也已经派出了多批哨探过三岔河活动,这也是以前从未有之事。

这些关宁哨探有的是重赏之下,让一些关宁兵剃发留金钱鼠尾扮成鞑子模样,混到虏境活动。

有的则是直接游骑潜入虏境,昼伏夜行。

不过不幸的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这些关宁哨探大多被鞑子发现,被抓被杀。

东江派出拨夜,倒真如毛永诗所料,三队中有两队顺利达到锦州,还有一队则是被建虏暗哨发现异样,派兵追杀后尽数死难。

毕自肃对到锦州的这两队东江拨夜,半信半疑。

一面把所得讯息派快马飞速向驻扎山海关的王之臣汇报。

另一面还在反复盘问这两队东江拨夜,看是否有破绽。

好在又过一天,一个锦州派出的,潜入虏地的哨探赵二也回来。

这个赵二却是天启三年从虏地那边逃到关宁来的。

毕自肃知他父母兄弟都被建虏杀害,逃回大明后,又在关内娶妻生子,相当可靠。

赵二这次潜入虏地极深,一直到了甜水站,探听到的确消息,确实是虏酋亲率大军去征鲜国。

毕自肃把赵二的消息和两队东江拨夜的消息对照,对虏酋已于十二月二日率大军出发,亲征鲜国,信了八九分。

他也知兵行险道,若一定要有十分把握才能打仗,那反而是必败。

所以当即再派快马向山海关的王之臣通报消息,并建议按先前朝廷旨意,立刻出兵。

十二月六日,王之臣得到毕自肃两次通报的讯息后,也不再犹豫。

当即命令满桂、赵率教各领一万精锐骑兵,一共两万,飞速扑向沈阳。

山海关到沈阳一共九百里,若单论马匹行速,日行三百里还是能做到的。但军队整体行动受各种因素制约,自然不可能这么快。满桂和赵率教全速行军,用了九天的时间。

本来在三岔河上游东侧的牛庄驿,驻扎着阿敏贝勒,他领着镶蓝旗下的七千多兵驻守

牛庄驿东南方向是海州城,驻扎着阿巴泰贝勒,同样领着七千多兵。

这牛庄驿和海州城斜对着,正好把住了往东北方向通向辽阳和沈阳的路径要道。

原本阿敏和阿巴泰是可以出兵拦截满桂和赵率教的明军的,但是他们没有。

首先阿敏和阿巴泰原先侦探得到的讯息是明军锦州城内并没有多少人,所以都认为明军派兵来主动进攻后金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