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岩先是心头一松,徐海肯开口,至少问题没到不可挽回的地步,随后又是一紧,只怕户部的问题不小,他又恰逢其会撞上了,别被迁怒吧?
徐海继续说着:“库存的米粮发霉,做成粥给人吃,吃坏了好几个,还有修补木料,居然被蛀空了!抬着出户部时,当场裂开,让附近的人全看见了。”
属于事情不大,丢人不小,而且还涉及到财政账目问题,也怪不得皇极宫内,皇帝大发雷霆,摔杯摔碟。
沈岩缩头,乖乖,自己就撞上这么一个不好的时刻上,好担心事没办成,反而吃一顿排头。
徐海见人情施到位了,这才说:“等上一刻钟咱家再进去通报,想来皇上的气也消了,大人不必担心。”
也只能这样了,到了皇极宫门口他也不敢调头回去啊。
这一刻钟等的日如年,好容易才听到天籁一般的声音,“宣宗人府左宗人沈岩!”
沈岩提着东西,硬着头皮进了宫门。
徐海倒退着走出殿内,一边听着外头的动静,一边留神里面会不会叫他。这活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需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醒着神,也就是徐海在皇上身边多年,已经习惯了才能做的如此妥帖。
他想,皇上虽然怒气冲冲,但平时也不会随意迁怒人,只要沈岩回话小心些,今日一定能够全身而退。
徐海默默听着殿内的动静,却不想先是安静了几刻,随后就是一阵笑声,皇上笑的极为畅快,一扫刚才的愤怒。
徐海惊讶,沈岩大人今儿是灌了什么迷魂汤啊?
殿内,沈岩已经演示过蜂窝煤是怎么使用的,搭配工匠的全力说明,很快就让皇上明白这东西到底是怎么用的。
皇上想的更多更远,如果真的能推广起来,不管是用在京城,用在任何城市都可以,如果是朝廷独家经营的话,又是一笔税收岂不是美滋滋么?都冲淡了他看见户部那种蠢货的愤怒。
但是瞧着下面眼巴巴盯着他的沈岩,皇上话锋一转,“这东西的确是好物,但是瞧着,不像是你的主意。”
沈岩一贯循规蹈矩,说他能办好一件事,他信,说他突然开窍学会发明东西,他妥妥的不信。
沈岩讪讪一笑,“的确不是臣发明的,而是宗室里某个子弟做出来的东西,他不知道该怎么上达天听,便来寻臣。”
“喔,是谁?”
沈岩小心翼翼的说,“是茂州茂王的旁支,一个叫沈知澜的宗室。”
“喔,是他呀!”皇上沉吟后说:“这孩子朕在茂州见过,的确是个聪颖机灵的,年纪虽小,脑子倒是不错,很灵光。”
“确实确实,那孩子平时也很用心。”沈岩打着哈哈,暗自想着,该是多聪明的孩子,竟然连皇上都留下印象。
幸好他也没想打什么坏主意,不然万一被揭穿,他还少个敬献之功。
沈岩暗自庆幸着,又听到皇上吩咐,“卿暂且把方子交到户部尚书手里,做他的副手,先赶制一批蜂窝煤出来给灾民使用,撑过十天半月再说。”
“臣,遵旨。”沈岩恭恭敬敬的回答。
他领了这桩差事一刻都不敢停,去找户部尚书商量了,至于还在等消息的沈知澜,只能让人传个口信,告诉他一切顺利,先回去等消息。
沈知澜见他许久没有消息也猜到一点,并没有特别在意,等到仆从传的消息后也彻底安下心来。
第055章第五十五章
朝廷全力运转之下,很快就造出第一批合适的蜂窝煤,免费发给受灾的百姓使用。
起初大伙都不会用这东西,面面相觑,经过工匠演示才知道这东西到底该怎么使用,逐渐发现了它的妙处。首先就是省炭,如果计算好,一日大约只需要用四块到五块的蜂窝煤,比柴火省至少一半。第二就是火不熄灭,只要揭开瓦罐做的封气口,空气流通,过一会儿就能点着。以前家中都是在灶台里埋上一点炭灰,等要用时再拨开用稻草引燃。但一个不慎炭灰会熄灭,就要去邻居家借火。
换成这个,盖上一整夜也不会熄灭,引火也更方便。
见识到此物妙用后,百姓们一片赞叹,大大挽回了之前救灾米粮发霉的丑闻。
皇上心头松气,只要民心安定,不出乱子,这场雪灾的后患也会随着时间逐渐平息。
还有,该死的户部侍郎!救灾物资是定了制度,每五年检查一次,更换掉陈货,再填补上新货,眼看着要救灾,对方居然敢这么直喇喇的用发霉米粮去救灾!真是没把他放进眼里,也没把朝廷政务放进眼里。
怪不得后面八王之乱时,来一个人兵临城下,城门司就开头投降,见微知著,可见这下官员骨子里就烂掉了!皇帝直接放了一个地图炮。
只是不知道到底是他一个人的锅,还是一群人的锅。想要查到证据,也不容易,皇帝微微眯着眼睛。
在困境时不由得会想起天书的妙用,如果天书能提供一鳞半爪的信息,他也好顺藤摸瓜,试着捋一捋这一团乱麻。
唉!
他第一百零一遍的叹息,又重新打开天书,上面能显现的文字已经被他阅读了千百遍,默然于胸,一字不漏。
咦,这类目之下,怎么突然多了一个分类?逸闻?是民间传说的意思么?
皇帝心跳微微加快,连忙打开了逸闻这一栏,然后就被扑面而来的信息量糊了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