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书库

书包书库>孟良媛又怎么了 > 3040(第18页)

3040(第18页)

“上朝——”

金銮殿门缓缓打开。

众人垂首,进殿后行跪礼,山呼万岁。

等上面传来一声淡淡的平身,刚站起来,就有人发现今日一向体弱,避政事不谈的太子,竟然也上朝了。

再往他旁边一看,永亲王什么时候回的京都?

有知道些内情的官员,额头冒出了冷汗,面上却不敢露出一点,只是把背微微躬着,不让他人察觉。

“今日繁琐之事不谈,永亲王,你将乌州之事,在这朝堂之上说个明白。”

“臣弟遵旨。”永亲王行至殿中,暗暗吐出一口气,随后便将声音扬起:“臣弟于年初三月,奉上命巡乌州……”

即使去前得到些消息,但谁也想不到,乌州竟然藏了一个由前朝余孽建立的娑道教,永亲王说时得略去前朝不提,不然说出去,岂不是暗指当今有瑕?如若百姓安居乐业,前朝又怎么能兴风作浪?只好说是有人居心叵测,想用邪教手段唆使百姓,甚至有朝廷命官包括乌州知府在内,都因利而对此视而不见,娑道教被清后,发现黄金白银以箱记千余抬,另有珍奇宝物,不胜枚举。

娑道教为了敛财不择手段,妓院赌坊,掠民为奴,均有涉及。

“臣弟请陛下严惩娑道教众贼匪,夷乌州知府九族以儆效尤。”

永亲王恭恭敬敬的跪地,伏下身子,等脸埋在了袖中,他才狠狠闭了闭眼,话已出口,再无回旋余地,皇上想让他做刀,他只能尽心尽力的去做,不能懈怠万一。

十二旒冕微微晃动,没有人可以透过它窥视到帝王的表情,只能听见一声冷笑。

“乌州年年歉收,原来是有硕鼠苟活,众卿以为该如何处置?”

曾任太傅,于上书房授业皇子,两年前入内阁的徐诚走至殿中,“陛下,微臣认为乌州被娑道教唆使的百姓可网开一面,但贼匪与犯事官员,罪该万死。”

“臣与徐阁老所言相同。”

“臣附议。”

皇上淡淡道:“那太子有何见解?”

太子脸色苍白,才刚刚入了秋,身上便穿了夹衣,他先是闷咳了几声,才缓慢开口,“儿臣有一事不明,敢问娑道教银钱众多,难道是卖粮食所得?那粮食又卖给谁?永亲王叔,可查了个明白?”

永亲王手心都是虚汗,他在徐诚开口时就起身站在一边,想着自己该唱的都唱完了,也该下戏台子了,不想直接被太子一句话又点了出来。

“臣……”他怎么说?难道还真的把真相公之于众?那都不用等下朝,皇上直接就能摘了他的脑袋。

皇上声音不辨喜怒,“太子有话可以直言。”

太子就真的也不再纠缠,他在朝上设座在御台左下,站起身时便先将手撑在把手上,才提起气,慢慢站起来。

“儿臣日前听闻,乌州粮食无影无踪,却没想到三年前从吴南府过,往涣西去的赈灾粮,竟然也曾被神不知鬼不觉的贪下,甚至消失在了齐原郡。”他低头支起瘦骨嶙峋的肩背又咳了几声。

“父皇,此乃奸人毒计,欲害儿臣母家,儿臣请父皇查明真相,勿使流言倾覆。”

殿内一时寂静。

赵禧一向对政事不感兴趣,万事耳边过,只旁观个热闹,今日却觉得大殿内有冷风吹在他后脖子上。

赵礼前面站着的是数日不曾碰面的赵禄,若说实话,兄弟两不至于因一场口角闹翻,他也猜到,三哥恐怕正好是想借此机会,能把他撇清出去,日后无论如何,两人起码能保全一个。

“听闻?朕知太子久居东宫养病,从来避政事不谈,是谁传风语到你耳朵里了。”

赵禄看着太子那张嘴角带血,眼下青黑的脸,在心中冷冷一笑,他自然知道二哥那边对他利用居多,可哪怕太子继位名正言顺,他也绝不会投靠太子,跟他身体如何无关,早在他幼时便知道,众人只觉得二哥谋算过深,可太子才是真正的心狠手辣。

此时太子眼神都没有往殿中动一下,“是六弟待儿臣真心实意,特意到宫中提醒,不然儿臣恐怕便要遭受这不白之冤。”

“善郡王,太子所言你可认?”

赵祈动了一下,才发现自己腿都已经僵住了,他面无表情,出列跪地,“太子所闻,是臣言语。”

在明白福由是太子的人时,他就知道自己入了太子的棋局之中,可早已经进退两难。

他幼年丧母,长于杜贤妃宫中,却有实无名,满宫的皇子只有他无母妃可唤,在上书房和兄弟一起念书,虽然没有奴才敢怠慢他,但有些事情就是不一样的。

元德总是拿膳回来比其他兄弟的太监晚一步,下午的点心御膳房会根据皇子们的喜好供,却没供过他用得多的,有娘娘心疼皇子苦夏,让人送冰鉴到桌案旁,但赵祈从来没有收到过。

他沉默的背书练字,完成学业,从不懈怠,却还不及文武不成的赵禧在兄弟中讨喜。

只有当时年少,身体还没有那么差,天气好时还能和他们一起比试拉弓的太子会主动与他亲近,从此赵祈便成了“太子党”。

他以为自己是太子最信任的弟弟,是太子登基后忠心向君的贤王,却原来只是棋局中最先扔出去的那枚棋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