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见到幸村的应对,他会从中提炼出更纯粹的情感,那么,他和仁王的比赛,也会变得更纯粹吧。
这么想的小仁王,在这一刻忽略了一个事实:幸村很清楚幻影是怎样的招数,所以他严阵以待并且跃跃欲试的同时,也根本没将对面的人真的当作所谓的“未来的自己”。
知道幻影的奥妙所以幸村明白这会事苦战,并且打败了对手自己就真的有新的突破,也是真的战胜了此刻甚至未来的自己,但对手的真实是小仁王而不是“自己”。
幸村并不会纠结于这些概念,他看得很清楚,并且分得很开。
而小仁王很快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从幸村的眼神和幸村的应对里意识到幸村的想法。
Puri,不愧是部长啊。小仁王这么想着,将幻影中的信息更多融入自己的幻影中。精神领域的不同也会体现在招式上,因此小仁王幻影出的形象是有违和感的。大部分观众看不出这种违和感。
仁王则因此而莞尔:小仁王的幻影确实能让他幻影到另一个世界巅峰期的幸村,但那个世界巅峰期的幸村的招式自然和他的异次元,精神力领域是融为一体的,这是小仁王无法自行融会贯通后改为大日意向的部分,因为小仁王现在的实力还没有到巅峰幸村的水平。
但现在的幸村,也和仁王记忆里的巅峰幸村差得很远。
所以小仁王的思路是没问题的。
就是……你这样不是也给了对手一个在赛场中快速进步的机会吗?
是故意这么做的,对吧。仁王很清楚小仁王的想法。傲慢于就算幸村在球场上变得更强自己也能赢,因为这样打会更快乐也更符合此刻内心的倾向性所以这么选了。
这没什么不好,这甚至证明小仁王和他真的很像,他们都是“仁王雅治”,于是有些本质是无法改变的。
球场中,幸村在应对幻影中的“幸村”时处在劣势。
虽然小仁王的精神力意向和他幻影出来的幸村打出的招数并不完全适配,但幻影这一招确实能够让他直接“获得”巅峰期的另一个世界的幸村的所有招数。而那些招数,是现在的幸村还没掌握,并且无法抵挡的。
于是这一局,小仁王一直领先。
不过,到这一局的后半部分,幸村逐渐开始反击,也逐渐在往前追,只是一开始的分差拉得足够高,小仁王还是拿下了这一局的胜利。
有意思的是,比分依然是7-5。
如果下一局再用这一招,会直接被幸村抓住最关键的破绽的。小仁王当然也明白这一点。他此刻也从幸村的状态中获得了他想要的,于是他在第四局直接撤掉了幻影。
而幸村则因第三局延续下来的,要超越自己,超越极限的气焰,在第四局打出了绝好的发挥。
他获得了第四局的胜利。
于是比赛进入第五局,也是最后的决胜局。
第414章终于胜利
比赛进入第五局,对幸村和小仁王来说,就无法将战局完全掌握在手里了。
但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不管是体能,还是对方可能有的突破,自己的突破,都很可能在第五局中有万千变化。他们俩都是掌控欲很强的人,最好对手的一切变化都在自己的掌控中,可遇上对方,这又是绝不可能成立的。
比赛打到现在已经超过四个小时了。
除去第一局的时间短一些以外,另外三局的拉锯时间都超过一个小时,这对幸村和小仁王来说也都是一个考验。
并不是说他们的体能无法支撑这么长时间的运动状态,而是完全爆发的,高强度竞技状态本身是维持不了太长时间的。随着比赛时间越长,注意力会自然而然随着体能和精神力的消耗而无法高强度集中,继而身体状态也随之下滑。
比赛不只是比技巧,也要比在不同状态下球员的发挥。
第五局的比赛很激烈。
小仁王从幻影中退了出来。他当时已经意识到自己达成了自己许久以来都想做到,却嘴上说不想做也做不到的事:在幸村面前幻影成幸村。
当他的精神力强度不如幸村时他自然做不到,当他和幸村关系还不够好,又或者他对幸村的情感还是憧憬尊敬大于其他时也是做不到的。是他本身有了“我足够强”和“我可以”这样的想法后,他才能做到这个。
当然,幸村不知道小仁王还将幻影成自己这件事赋予了额外的意义。他虽然知道小仁王说过“不会幻影成幸村”这样的话,但听听也就算了,小仁王说话永远半真半假的,假话的概率大于真话的概率。
小仁王还说过“最后一次用幻影”,那之后还不是依然在用。
到了第五局,两个人的对决就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了。因为彼此能拿出手的底牌也都亮出来了,无法奈何对方,因此最后要拼的是底蕴和可能性。
于是到了第五局,两个人的打法反而显得稳重起来。
每一球都很扎实,网球落在球场上,从旋转开始都展示出两人的基本功。而在稳定回球的同时,也在找进攻的可能性,找对方的弱点。
幸村也不再用通透世界了。
更早一些的时候,他就发现了,通透世界对小仁王来说没有用。因为仁王也会通透世界,而他在将呼吸法简化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将一部分打开通透世界的钥匙教给了小仁王。因此,小仁王在幻影中学会的,原本就有一部分通透世界,分析对手时也带着“看透”视角。
幸村自行打开通透世界,再逐渐打磨关上自己不需要的视角,只看那些需要的部分,是漫长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中幸村对这个招数理解更深,也更自如掌控。小仁王的通透世界则是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学会的能力,多少有些“不求甚解”的意思,只是随着时间流逝,他也逐渐窥见一些底层逻辑。
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无法对比出优劣。正常来讲,自行开发掌握的招数自然会有更深的掌控力,但小仁王和仁王的相似性和近乎相同的逻辑又让小仁王哪怕“不求甚解”也能通过不算长的时间明白仁王教导招数下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