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似乎是非常的不可思议对吧?然而事实确实如此。但凡桓玄意志坚定一些,刘裕就算想赢怕是也很困难。不过桓玄虽死,但是他的残余力量尚存。他的侄子桓振趁刘毅大军未到之机,抢先攻陷了江陵城。自立为桓楚少帝后继续和东晋朝廷对峙。江陵城中的晋安帝司马德宗和东晋的玉也都落在桓振的手中。这个桓振也是个脾气火爆的人。他曾一度带兵杀入晋安帝所在的南郡府,意图杀死司马德宗。若不是其堂叔桓谦从旁苦劝,怕是司马德宗早已经人头落地了。刘裕自然不能放任桓振坐大,威胁朝廷的安全。于是派遣何无忌、刘毅等人西进铲除桓楚残余。桓谦奉命在马头(今湖北公安)迎击,却被何无忌打的大败。随后桓振亲自带兵与何无忌作战。不得不说,桓振的军事水平比他堂伯桓玄强出数个等级。他号称是桓氏武勇第一人。似何无忌这等勇将都不是桓振的对手。一路战败退回了寻阳。另一路的刘毅则派部将鲁宗之攻陷与江陵十数里之遥的纪南城。随后刘毅趁桓振前去增援之际,一举攻陷了江陵城。不过桓振也是个人物。如此绝境的情况下居然又将江陵给夺了回去。然而这会桓振手下已经没有多少兵力了。面对赶来的刘毅、刘怀肃(刘裕的堂弟)大军,他仍旧是死战不退。自知穷途末路的他,喝下最后一顿上路酒后主动向刘毅军发起了冲锋。可惜他的命没有刘裕那么好。身边的人基本都战死了,他自己也身中数箭。最后被刘毅部将唐兴斩杀。落了个和堂叔桓玄一样的下场。”任小天的话顿时让众人唏嘘不已。“若是桓玄一开始就将兵权交给桓振来带。刘裕从一开始起事时可能就已经失败了吧。”刘邦咂么了几下嘴后说道。赵匡胤摇摇头说道:“似这种事谁又能说得清呢。若是一开始就知道对付的是桓振。那刘裕或许就会提早转变思路了。”赵眘接话道:“再者就是以桓玄的性格,这种事根本就不可能发生。他刚刚把大权都握在手上,怎么会把如此重要的兵权交给别人呢?哪怕这个人是他的堂侄也不可能。”刘邦点点头道:“这倒是。”赵匡胤继续说道:“其实就算刘裕不主动去攻打桓振。他那桓楚政权怕也是维持不了多久的。只因为桓振这个人性情十分的残忍暴戾。动辄举刀杀人。哪怕你是忠于他的人也一样。就如同是后赵时的石虎一般。对于桓振的残暴,其麾下也早有不满。若不是有大敌当前,他们早晚都会爆发内讧。”任小天摇摇头说道:“桓玄篡位本身就太过匆忙。许多地方都埋下了隐患。偏偏桓玄这个人还没有能力解决。即便刘裕不起兵,桓楚政权也是长久不了的。毕竟东晋也不只是有他谯国桓氏一家士族。桓振死后,除去逃往后秦的桓谦等少数人之外。其余族人几乎被诛杀殆尽。即便当时没死,后面也都因其他罪名被处死了。昔日辉煌的桓氏一族彻底退出了东晋的舞台。”刘裕感觉这一会听到的内容已经彻底颠覆了他之前的认知。如今的他尚在桓氏的威慑之下艰难喘息。结果最后桓氏没了,他自己却胜利了?哪怕是刘裕已经做好起义的打算,却也没想到能够如此的顺利。“刘裕彻底剿灭桓楚的残余势力之后,迎回了晋安帝司马德宗。司马德宗为了褒扬他的功劳,给他加封了诸多官职。就比如都督十六州军事。这也代表东晋大部分军权都落在刘裕手上了。此时士族们畏惧刘裕的威慑,也不敢冒头唱反调。打完内战的刘裕开始把目光对准了其他的国家。首先就是派出使者出使后秦,向当时的国君姚兴索要被其吞并的淮北十二郡。此时的姚兴因为后秦周边强敌环伺,正忙得焦头烂额。自从败给北魏拓跋珪之后,赫连勃勃就脱离后秦建立了胡夏与后秦为敌。南燕虽从名义对后秦称臣,但却也是蠢蠢欲动。加上南凉、仇池等国也开始崛起。姚兴根本不敢也不想再去招惹东晋这个强大的敌人。反正淮北十二郡对后秦的价值并不算很大。所以干脆做个顺水人情送给了刘裕。另外还能挑起南燕和东晋之间的矛盾。不过这却正中了刘裕的下怀。就这样他不费一兵一卒便拿回了失地。这也让刘裕在东晋朝廷和民间的声势再次暴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刘裕将朝廷内的桓玄余党彻底扫清。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彻底将大权握在手中的他将目光对准了南燕,磨刀霍霍的准备北伐。他也成为了继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温之后第六位北伐的东晋将领。”刘裕听的眼睛放光。作为一个军人,他还是更:()我的餐馆通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