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道的标准明确。
除了崔家,其他人没有特权照顾,想要在这里开辟家族,他很欢迎。
但是各凭本事,遵守大乾的法律。
无论你是开宗立派讲学,还是做买卖,或者是开辟荒地,辽东都欢迎。
江南的风,被崔臻带进了辽东。
沈慕归站在锦阳城的城头,看着这些人到来,心中无限惆怅。
崔臻的到来,意味着崔甲在辽东获得极大的权势,这是在所难免的。
在辽东,在顾道身边。
就形成了他为代表的辽东本土人,以及崔家为代表的江南亲贵。
随着朝廷不断替换官员,辽东本土人的势力,其实在不断削弱。
“看来要想办法,让辽东的子弟,多加入武备学堂。”沈慕归眯着眼睛说道。
沈慕归投靠顾道之后,多少对顾道身边的势力有所了解,他现了一个所有人都没注意到的事情。
那就是顾道身边的亲卫,也就三百人左右。
可是这些人经常换,而且他们全都上过一个叫武备学堂的地方。
后来他才知道,这个武备学堂的一二期,都是徐大将军留下的家将后代。
到了第三期之后,经过第一二期的人推荐,才有新人加入。
这些人对顾道忠心不二,他们从武备学堂毕业之后,先充当亲卫。
然后就会下放到军中去。
第一期的人,大部分留在蜀中了,他们构成了益州都督府的基层军官。
第二期的人,陇州练兵的时候,留下一部分。
但是大部分都组成了现在的五万火器军。
第三期在顾侯的身边。
沈慕归曾经考量过他们的学问,每个人都识字,都有极强的计算能力。
而且他们具备的军事能力极高,随便拿出一个,最低都能当个百夫长。
在军队之中,打几仗之后,就是合格的校尉之才。
也就是说,顾侯如果愿意,现在的五万军队,随时可以扩展三五倍。
沈慕归心中隐约的澎湃着一股热血。
那是一支足以横扫天下的军队。
“天下将乱,大有作为啊。”
崔臻进了镇守府,她就是这里的女主人了。带来的丫鬟婆子立即接手后宅。
当天晚上,大红灯笼高高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