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丰则后扬言:“当死则诛,师尊的立场做得有道理,没有什么好说的。”
却见上官玉合摇摇头,眸转欣赏地瞄向云儿,凭起手搭在他的脸上:
“道理这两个字,很大也很广泛,没有人能言绝对的对错,这也应是你要走的道。不过对于此,也许娘可以借另外一个人的话替你暂且解惑。”
“何话?”感受着娘亲柔夷传来的温暖,苏云询问道。
“他说,君子以厚德载物,也又言,人心善恶,书上有载。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为人处事务实而不务虚,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
“如此,对于夏蛮两族的争端,他认为笃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因此他并不计较什么取死之道,只在于是否对己方有利可求,既然有利,心占理,又何必纠结杀与不杀呢?”
着实论道,虽尚不全人落座,晋立四人。
上官玉合所道,不论对错,只论自心自立场;黄丰相仿,但也有不同,他并不在意道理二字,只求随心,做了便是做了。
至于苏云,尚且没走出自己的道,只在于听在于看,看待善恶,看待对错,看待事功两过,他的道奠基在善,鼎成。
又或说,苏云之道,在于取舍之间,是取亦舍,由于娘亲向来对苏云的教育,在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积德累功,慈心于物。
所以,他的剑道是为了苍生,不为己。
至于上官玉合口中所说的那个他,则过于极端,万般事皆为利。
不生丝毫浪漫。
只是娘亲借话说出后,苏云皱起的眉终将落了下来,道:“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么,云儿懂了,但也不懂。”
话毕,上官玉合濪颜容笑,抚理起云儿额间长发:“懂也不懂,亦是好事。走自己的道,走出大道。未来是大公小公,无私有私,也只在云儿一念之间,一剑之前。”
黄丰站在后方都想白他们二人一眼,瞧这甜情密意的,真不把他放在眼内了?
“只是娘,这借话之人,是哪一位?”随着话题渐散,苏云转又问了句。
以致娘亲收起了手,往后转身,在传送阵发光的灵石映照下,将曼妙曲翘的葫芦身段演绎到了极致。
转身后的上官玉合有所叹气,语气迟疑:“说此话之人,是曾经和你爹投缘的一名儒生,其名许攸。”
竟是他?
听到此话的苏云,明显目露错愕。
只是娘为何向自己突然说起这个名字?
苏云硬压着眼底疑惑,没露出半分异色,询问道:“这许攸是个什么样的人?”
话起时,上官玉合单手按在传送阵的启动阵眼上,输送灵气,冷冰冰的模样,届时似是想起了旧事,有所复杂。
良久,她轻轻吸口气,红唇双唇渐开:
“在很多年前,那时候娘和你爹正在凡俗历练,谋求破境的机缘。”
言语憧憧。
仿佛将一切带到了数十年前。
———————————
徐州。
“人之初,性本善……”
距天机门不远一处山野小村,东南角处的草堂,依稀依稀传出朗朗读书声。
草堂外,屹立两人。
一人身着白衣,腰负长剑绿卷,发披脑后,俨然剑侠打扮。
另一人,则穿着一身盛雪长裙,背披狐裘,黛染远山眉似拢似蹙,剑眸有含秋水,见冷冽之色。
两人站在草堂外,约莫过去了小半个时辰。
草堂内娟娟朗书声方停下。
因此,上官玉合收回落在草堂内的视线,略作思量,沉吟:“堂堂修士在乡野教书,当真少见。”
“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