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英子的感情问题,我们没过多的去探讨,毕竟是个人的事情,只能顺其自然。
这个农历新年我们是在开心快乐中度过的。
2004年注定了是我们大展宏图的一年,那一年让我挣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农历新年过后的三月末左右,通过我哥们得到一条内部消息。
县委县政府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决定要对教育部门的各级单位配备教学电脑耗材等电子设备。
我也第一时间拿到了内部文件。
通过文件了解到,这次以竞标形式对外公开招标。
配套资金由省政府财政厅拨付专项款。
县里对这项招标很重视,由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主抓。
恰恰这次主管领导是我好哥们的父亲。
说心里话,我的朋友圈里的人基本上都是政府机关干部家的孩子,他们中有好有坏的,也都是从小玩到大的,相互之间比较了解。
从我记事起,八几年吧,那个时候没有什么现在所谓的家属楼概念,家家都住的是平房,连脊房的那种(在东北生活过的人应该能懂得)一趟一趟的成片的那种。
这种住房都是各个单位分配给职工的“家属房”(那个年代真是好啊,无论工人还是干部,国家都会分给一套福利房。可现在呢,只能自己花钱买咯)我住的那一片,前后左右的邻居都是政府部门的机关干部家庭。
和我一般大孩子也有很多,我们就是这种环境下长大的。
后来进入九零年代,我们这边远的东北小县城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也跟着有了一些变化。
虽然不能和南方比,但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招实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国家飞速的发展。
政府机关干部是最早住进楼房的一批人,政府的各个部门也开始兴建了各自的家属楼,就这样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分开了。
虽然分开了,这么多年我们得感情依然没有变。
给我消息的这个哥们儿算是务实派,在这个圈子里也是我最好的哥们,名字张彬,比我小两岁,在家排行老三,他还有两个姐姐。
也许是物以类聚吧,还是那句老话,什么人找什么人吧。
从小我们就喜欢在一起玩,所以我们彼此之间走的很近。
对于朋友的父亲,我是在了解不过的了,他父亲是看着我们长大的。
因为我从小就比较懂事,也不是“惹事生非”的孩子,所以他爸很喜欢我。
只允许他家孩子和我在一起玩,我出入他们家也很随便的,不像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很少能进他们家的门。
因为孩子的原因,我们两家也走的很近。
在这帮孩子里,我和他们家孩子走的比较近,尤其老三和我关系最铁。
张彬这小子非常优秀,上学时候学习就好。
当时我已经回到小县城就业了,人家硕士毕业了还在继续深造,跟我说还要出国留学。
老三这个人的人品,那真是没的说,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为人非常讲究,正直、正派(很有他爸的作风,有什么爹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儿子吧)我管朋友的父亲叫张叔,那个时候张叔叔还不是县里的领导干部,我记得是在县财政局工作,当时在局里也算是中层个小领导。
张叔叔给我的印象“为人正派、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人,因为他这种做派没少得罪人,还是那句老话说的好,“身正不怕影子歪”啊。
这些年,让我感受颇深的就是他们家的经济状况,按理说,一个从重要部门一路提拔到县委常委的领导,家里的经济状况在普通老板姓的眼里看来,是应该差不到哪去,可我看到的真实情况却和外人想象的恰恰相反,甚至这个家庭清贫让人觉得很寒酸。
前几年张叔也在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在领导岗位上这些年,他为老百姓干了很多实事,张叔这人为人正派,清正廉明,在工作中也没少得罪人,挡了不少人的财路。
所以关于他负面的新闻也是有的,张叔也曾接受过组织上的调查,最终组织上给出中肯的结论,事实是有些人举报材料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不属实,有些更是“胡编滥造”、“无中生有”。
老爷子清廉一辈子,最骄傲的就当属三个儿女。
他家三个孩子都非常优秀,也很争气,给老张家长了不少的脸。
老大比长三两岁,毕业于上海某财经学院,毕业后就留在了上海工作,后来和她的大学同学结了婚。
老大结婚的时候,我去参加了,他老公祖籍是江苏的上海生人,给我的第一印象,人很精神,尤其那双犀利的眼睛,带着眼镜给人一种“文质彬彬”的感觉,自身就带着一种大城市人不凡的气质。
据老三和我讲,他姐夫家是做经贸生意的,财力上很有实力,家族底蕴比较深厚。
也算是改革开放最早发家的一批人。
说心里话,老大的性格“温文尔雅”,特别有女人味,外表靓丽,会说话的丹凤眼,配上白皙皮肤,黑色飘飘长发,绝对是女神级别的人物,也算是我在青春朦动期的梦中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