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嫔不知道保成的心虚,跟着说道:“还在为永绶一事而难过呢。”
康熙倒是看出来了,掀着眼皮,皮笑肉不笑地看了儿子一眼:现在知道害怕了?
被这眼神一扫,李礽背后顿时就凉飕飕的,迅速移开眼神,看天看地数蚂蚁,就是不看康熙。
惠嫔不知道这对父子之间的暗流涌动,只是凭借自己在后宫多年养出来的直觉,心生异样,“保清为了今儿的事情难安,妾身想来想去,虽然永绶的身子确实不好,但这人儿是在宫中出的事情,又是保清的哈哈珠子,妾身若是不表示一二,心中难安。”
哦吼,惠嫔娘娘这糕点怕是不那么好吃哦~
李礽从胤褆的嘴里知道了今天早上发生在永绶身上的事情,弹幕上的观众凭借自己看过个1个T的宫斗宅斗小说推测出这是有人暗害,至于凶手就是常宁府上那群家世高贵但是只能做庶福晋的女人。
永绶真是个惹人疼爱的小可怜~
所以惠嫔娘娘这个时候来肯定是为了永绶的事情,就不知道她想要做什么。
平生第一次亲自见到嫔妃给康熙吹枕头风,李礽顿时聚精会神地竖起小耳朵。
康熙见保成已经吃完了一块,又拿了一块投喂,一边漫不经心地问道:“你想如何呢?”
李礽张嘴继续啊呜啊呜,小耳朵却是竖得高高的。
“妾身准备了一份礼品,但却非永绶急缺。”惠嫔诚恳说道,“妾身听闻皇上私库中有上好的人参,妾身斗胆求个恩赐,求皇上赏赐一份给永绶。”
康熙没有说话,将桌上的水杯递给保成。
李礽确实有点渴了,接过水杯咕噜咕噜,心中却想着康熙会如何回答。
杯子遮住了保成的视线,康熙转身看着惠嫔,淡淡道:“就依你所言吧,梁九功,将东西取过来……”
康熙顿了一下,说道:“以朕的名义送过去,就说永绶今儿在宫中受惊,朕和保清心中挂念,送些补品让永绶好好养着。”
惠嫔顿时就知道康熙看出自己心中的小九九,也不惊慌,继续说道:“多谢皇上。”
又叹息一声,“保清对永绶格外上心,盼着永绶再次进宫教他大字呢。”
得要让皇上知道永绶的重要性,有皇上的关注,永绶母子在府上总归是好过些。
“有夫子的教学不够吗?”康熙说道,他自然是知道保清对永绶的看重,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考量。
这……这能一样吗?但凡夫子能教好,她又何必眼巴巴瞅着永绶这根救命稻草呢?
惠嫔语滞。
李礽放下水杯,说道:“汗阿玛,您可不知道啊,那些哈哈珠子个个超厉害的。”
“哦?”康熙看了一眼突然插话的儿子一眼。
“我怀疑他们在进宫之前,都憋着劲儿在学功课呢,甩我和大哥好大一截,差一点点就跟不上了呢。”李礽伸手比划出一点点的空隙,“要是永绶堂哥对大哥的功课有益,还是早些回来才好。”
胤霸天偏科厉害,令人担忧,可惜这个朝代并没有特长生,不然他还可以考个体育学院。
康熙忽然想到前两日张英同自己汇报保成功课所说的话:太子爷早慧,只是尚在年幼,心性未定,启蒙之学不适于其发展。
按照张英的说法,保成已经识得不少的字,只是跟着读《三字经》,再学习下去,只是浪费时间。
所以康熙把教学的夫子换成了冯溥。
现在的情况是,除了保清,所有人都能跟上夫子的教学,而保清还指望着永绶给他开小灶。
倒也不是不可以让别人开小灶,但是岂不是有别人知道保清如今启蒙都学不会?要是分开教学,对比则更明显了。
年轻的康熙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儿子功课的压力,想来想去,竟然只有永绶合适,一来,这是宗亲,是一家人,家丑不外扬,二来,永绶性子沉稳,也不会到处乱说,要是保清自己嚷嚷,他还不知道永绶在给保清补习。
足见永绶品行。
但是他那个身体……
第51章马氏
康熙沉默了一瞬,常宁府上的混乱,他并非没有耳闻,但他既是兄弟,也是君王,没有办法,亦不愿意插手常宁的家宅之事,只是偶尔提点一番,莫闹得太过。
但常宁自个儿都不在乎这笔糊涂事儿,他也不能把手伸进人家的后宅,他是皇帝,不是什么管理家长里短的里正。
早知道,他就不该让永绶做保清的哈哈珠子,也怪现今之人都觉得科举才是正途,战场之上刀枪无眼,万一出了事,那便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儿。
而科举多好,不用抛头颅洒热血,只需安安稳稳读书,中了举便万事大吉,没中举那便再读,数十年寒窗,一朝鲤跃龙门,听起来可比上战场轻松得多,至少性命无虞。
所以,给保清寻哈哈珠子格外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