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很快就带着答案回来,拱手道:“外面张贴出告示,每个拍卖品的成交价都公布出去,围观的人们正激动着呢,噶禄还设了一个写着‘万民箱’的捐款处,说是接受百姓的募捐,我出去的时候,百姓们正在朝里面投钱,大都是铜钱,但是民心高涨,想来也是不少。”
“好,真的好。”虽然没有看到场面如何热烈,但是光凭着想象,康熙就已经感受到一种激动之情在胸腔里激荡,这大概就是保成所说“大同”的感受吧。
“阿玛,咱们去瞅瞅。”李礽立马从窗沿边上噔噔噔跑到康熙面前,扯着康熙的衣袖,“这样的场面要是错过了多可惜呢,再说,我回宫还要同大伙儿讲讲呢,都没亲眼看到,到时候他们不相信怎么办?”
“走,去看看。”康熙说道,不说保成,他自己的心都激动不已。
要是康熙没听着外面的动静,他也不会相信这件事,有那么一两个善心之士捐款就算是人间有真情,怎么地百姓们都来捐赠???这可是闻所未闻!!!
一行四人依旧是走后门,绕了一个大圈子,才到了会贤堂的前门,此时前门已经人山人海,还排起长长的队伍。
康熙带着三个人也加入队伍之中,他看着前面一个老妇人问道:“大娘,您也来捐东西啊?”
之所以这么问,是见到老妇人手中还提着一个竹篮,盖着的布下面隐约看得出是一篮子鸡蛋。
“是啊,想捐好久了,一直没处可捐呢。”大娘说道,“听说这儿能收东西,我立马就来了。”
康熙上下打量一下老妇人,只瞧她衣服上的补丁,便可以看出家中并不是很富裕,他道:“这鸡蛋是您家中的富余的?”
“这是我一个一个省出来的。”老妇人说道。
“既然如此,您为何不自个留着,还要捐出去呢?”康熙问道,他知道对于不少的百姓来说,鸡蛋可能是饭桌上的唯一一道荤菜,卖出去还是家中的收入,这自己不富裕的情况下,为何还要捐出去呢?
“这事儿说来就话长了。”老妇人说道。
康熙抬眼,这队伍长得几乎快看不到头,说道:“队伍这么长,您慢慢讲。”
老妇人也看了一眼,确定一时半会儿还轮不到自己,便道:“那你别嫌我老婆子啰唆。”
“您说。”康熙对着梁九功使了个眼色。
梁九功立马会意,上前一步将老人手臂上挎的竹篮接过来,“我帮您拎着,您就歇一会儿。”
“好人啊,多谢年轻人。”老妇人伸手拍了拍梁九功的手臂。
大概是第一次被这样称呼为好人,或者是第一次称呼为年轻人,梁九功足足反应一会,方才不好意思地低头,“您客气了。”
“这事儿呢,要从我女儿说起。”老妇人说道。
原来老妇人家住在外城最西边一条老旧的胡同中,家中有个女儿,嫁了个外地人,一年几乎见不到一次面,前两个月的时候,女婿跟着商队北上,就带着女儿和外孙回来看看。
此时,京中刚刚通知接种牛痘,说是种过牛痘就不会再得天花,他们原本是不信的,毕竟天花那么致命,什么牛能这么厉害,还能预防天花?
但是想着只要十文钱,就算是打水漂也无所谓,这点钱还是出得起的。
接种过牛痘之后,一家人的症状都很轻,又听说人痘高烧不退、发热出痘样样都有,便以为牛痘没啥效果。
结果,过了一个多月之后,她女儿传来消息,说是县城暴发天花,左邻右舍皆有感染,但是唯独他们安然无恙。
“我那女儿、孙女能逃脱天花,多亏朝廷弄出来的牛痘啊。”老妇人感慨道,“像这种好东西,还以为成为秘方藏着掖着,没想到就这么给咱们老百姓用了。”
康熙没想到会听到这样的一个故事,再想想先前从户部拿银子时的艰难,顿时感慨万分,好在是值得的。
“还有啊。”老妇人继续说道,“听说是先帝给太子爷托梦,预示好几次地动的时间,都挺准的,衙门三令五申如何防止地动,让我家安然度过,虽然房子塌了,但是衙门也给补贴,如今能帮上一点,自然是要帮的。”
“这都是朝廷该做的。”康熙的心尖好像被人掐了一下,泛起微微酸涩。
“话是这么说,但朝廷说让咱们自生自灭不也是一句话的事情,咱们老百姓啊,别的不求,求个日子安生,既然衙门照顾咱们,咱们就得报答一二。”老妇人说道,“况且,我听说啊别处地动的厉害,有的几乎整个村子的人都没了,对比起来,我这日子还算过得去,捐一点就当是行善积德。”
“您是个大善人。”康熙说道。
“我才不是呢,真正的大善人是那些出大钱的人呢。”老妇人眯着眼睛看了一眼贴的公告,“瞧瞧这大方的,我都快不认识钱啦。”
闻言,众人笑了笑。
康熙道:“雪中送炭,哪管火大火小呢?只要有这心,都算是善人。”
“哈哈哈,真的吗?”老妇人笑着说道。
“自然是真的。”康熙跟着又笑了,他现在心情很好,连日来挂在心头的阴霾此刻拨云见日,恨不得策马狂奔,高呼两声。
而这,都是因为保成,是保成提到慈善拍卖,也是保成拉着他要来,原本以为就是看个中规中矩的拍卖会,没想到见到如此感动人心的一幕,真是幸哉!
康熙激动万分,摸摸儿子小脑袋,再一次感慨保成是福星啊。
李礽被摸得莫名其妙:您为啥一边摸我,还一边露出感慨的神色?
几人顺着队伍,排了好一会,这才轮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