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保成哪里听说的“民间”?不过重点是保成明显在帮长公主说话,他是何时知道长公主的事情?
“保成也觉得我应该宽恕他们吗?”康熙问道。
李礽点点头,你都不知道弹幕把你骂成啥样了,还不如去掏吴三桂的坟,说不定还比历史上的结果还好点。
康熙陷入沉默,心跟着动摇起来。
“汗阿玛,吴氏王朝已经散了,就算旁人有异心也不成气候。”李礽说道,那早几百年说的气话,就当大家集体失忆了呗。
当年的事情,康熙一直都憋着一口气,不吐不快。“总是要杀鸡儆猴的……”
太皇太后笑道:“可这猴死了,鸡也死了……”
吴三桂早就死得彻彻底底,尚之信和耿精忠更是早就没了,哪里来鸡猴?不过是胸口的那口闷气罢了。
康熙无话可说。
“汗阿玛,你知道大清如今最重要的是什么吗?”李礽问道,他并没有留下悬念,直接道,“是好名声。”
拜托,后世十三亿多人中有一半不喜欢清朝,有些是不了解历史,还有就是你们的名声真的不好。
现在真是赚名声的好机会,哪个武力上位的皇帝第一件事不就是仁政爱民呢。
“姑奶奶也是您的子民,她的儿子脉搏里面有一半留着是咱们爱新觉罗的血液,我自是相信血浓于水,融的也不一定是吴氏的血液。”李礽继续说道,“对天下百姓施以仁政,何不将这仁慈也分一份给自己的家人呢。”
也就是古代认为女子出嫁后,冠以夫姓,就是夫家的人,不然怎么可能下得去手?
我恨“理学”!
“我觉得保成说得有道理,如今三藩既已经安定,多少当初被逼走上绝路的人惶惶不安,生怕朝廷追究自己的责任,建宁的事情也恰好给他们吃颗定心丸。”太皇太后说道。
跟着藩王反水的人未必是真的就想同流合污,但是上有老下有小,也没有几个人愿意赔上全家人的性命,豁出去和反叛军对着干。
现在三藩平了,他们现在就担心朝廷秋后算账。
太皇太后笃定玄烨绝对不会处死所有人,除非是主动跟着吴三桂他们犯上作乱的人,其余的人该是论罪降职。
这一点恰好说在康熙的心头上。
在会同朝中重臣商议后,最终达成一致,非主动作乱者一律从轻发落,多数罢官降职,少数犯下杀人或者其他恶行之人,按律惩处。
对这些人都法外开恩了,是不是也该对姑母也网开一面?
尤其是之前京城盛传长公主的悲惨故事,若是严处,是不是显得他无情又冷血?
“退一万步,皇上若是真想要警告旁人,只管褫夺他们吴姓便是。”太皇太后说道,那姓氏再重要,也没有性命重要,当前便是先保住命再说。
这才刚刚打了胜仗,大家都被喜悦冲昏了头,等到冷静下来,想要落井下石、秋后算账的可不就只是玄烨一人。
“汗阿玛,您大人有大量,就松口呗。”李礽巴巴地瞅着。
再骂下去,他这直播间的评价估计要一落千丈,观众喜欢值跳崖式下跌,半死不活已经在朝着他招手。
康熙看着一老一少两个人,眼中全是期待,他那拒绝的话完全说不出口,良久,终于点点头,“就依你们所言吧,不过吴氏子孙不得离京。”
嗐,多少人这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京城,李礽甚至怀疑长公主的两个孩子有没有离开过长公主府都难说,留在京中,根本不算什么大事儿。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康熙拟了圣旨,解除长公主府长达八年的软禁,两位嫡子褫夺吴姓,贬为庶民,庶子与妾室没入奴籍,念起孤寡,仍然居住在长公主府内,若无旨意,不得擅自出京。
这道旨意夹在大赦天下的各种喜讯之中,就像是一颗小小的石子,并没有击出任何的浪花,等到次年那些想要算账的人回过头来,才发现形势早就天翻地覆。
对于外人来说,没什么动静,但对于长公主府中的人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提在嗓子眼多年的心终于放下去了,意味着今夜能睡个安稳觉,不用半夜惊醒。
圣旨既下,长公主如今还是皇家人,又解了禁,自然是要进宫谢恩的,她透过晃动车帘,看着外面热闹的景象,连空气中灰尘味都充满自由。
长公主府门口围了不少看热闹的人,随着马车的滚动,有人神色黯淡地转身离开,背影萧瑟。
要是李礽在这里,定然会认出此人正是之前说自己全家都命丧吴三桂之手的钱成义,此时的他看起来既松了口气,又好像有点落寞,不知何去何从。
但是长公主不知道这些,她只是庆幸于自己的两个儿子逃过一劫,即便这是用她另一个儿子的性命换来的,但是总归是留了点希望。
想到吴世璠,她神色暗淡,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第226章吴世嘉
长公主府解封之后,还是维持以往的低调,几乎没有什么人情来往,要不是门口的侍卫消失不见,真让人看不出来前后什么区别。
唯一稍微大的动静就是将近年关的时候,跟着朝廷设置的粥厂搭了口锅,赈济附近的难民或者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