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好精髓的肢体语言配套设计!
冯远铮眼睛一亮,再也挪不开目光。
正准备细细分析其精华之处,
“咔。”
耳畔骤然响起大喇叭声。
什么情况?演的这么好为什么要咔?
理由呢?
冯远铮下意识的朝监视器方向望去,可映入眼帘的三副墨镜又令其本能的收回目光。
耳畔没有响起解释,也没有响起演员的询问。
再望向片场,赫然发现赵苯山正皱着眉闭目沉思,显然是在做自我调整。
“关于这条戏,导演的要求是表现方式内敛一点儿,让层次感清晰一点儿。通过层次分明的对比去突出情绪的渲染,而不是着重某方面的演绎去表达。”江雯丽在一旁轻声解释道。
“emmm,这演还不够内敛,层次感不够清晰吗?”冯远铮很是费解。
“不够!”江雯丽想也不想,脱口而出,“只要导演觉得不够,够也不够!”
冯远铮还准备再问,但耳畔却响起执行导演的“各单位准备”。
抬眼望去,赵苯山已然睁开眼睛,做好了重新拍摄的准备。于是咽下了涌至嗓子眼的话,继续安静的观摩。
作为人艺的中坚,且是受到重点培养的未来砥柱。冯远铮除了日复一日的打磨基本功外,也从未放下过对市井生活及不同人物的观察及体验。
独居老人!
固执且脆弱的老头儿!
矫情又缠人,无理还取闹。
活灵活现的!这不就是自己认知中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吗?
明明没有演绎情节,但一眼望去,各种标签便在赵苯山身上浮现而出。将各种突出特点放大化,集中化,然后通过影视艺术的形式去调整着表达,令冯远铮赞叹不已。
冯远铮细数圈内拥有如此道行的演员,但数了半天也没数出几位来。
嘶!不愧是小品王!
出身非正统,但功力却最正统不过!
众所周知,话剧演员处于行业鄙视链的最顶层。但小品与话剧的鸿沟其实非常之小,二者之间的跨界常有之,大概类似于北影摄影系与导演的关系。
所以话剧演员可以对科班电影大咖不假辞色,但却对业余出身的顶级小品演员报以尊重。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正是老赵和范韦!
此外还有赵丽蓉,巩瀚林,均是所谓的“业余”出身。
至于陈小二,冯巩,郭达,郭东临等人,则是专业人士。前二者中戏,后二者上戏。
至于北影emmm,蔡明在北影进修过。看小品就知道了,表演的味道很踏马北影!
“这回应该能过了吧?”冯远铮暗暗想道,“已经无可挑剔了!再挑下去,那可纯粹就是折磨人了。”
“过。”
果不其然,耳畔响起“过”声。
这让冯远铮没来由的感到一阵开心。
“上午就拍到这儿了,收工。”冯远铮闻声望去,不远处,居中的墨镜站起身,正朝自己挥着手,“冯老师,欢迎欢迎,早就盼着你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