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敬失敬!我给您介绍这边几匹,都是实打实干活的好手!”
见苏二林是个懂行的老手,牙人也收起了那些虚头巴脑的心思,老老实实地介绍了几匹真正适合拉货的挽马。
苏二林仔细比较了一番,最后选中了一匹看起来不算顶精神、但骨架粗壮、眼神温顺的青灰色公马。
“就它吧,年纪合适,底子好,耐力足。”苏二林拍了拍马脖子。
最终以十二两银子成交,又添一两半选了辆带篷的柏木车。
当马套上车辕时,苏二林摸着马鬃的手都在发抖。
苏二林熟练地抖了抖缰绳,马儿听话地迈开了步子。
三人赶着新马车,先去了陶器店,一口气买了十几个大小合适的陶瓮,用来扩大豆芽的生产。
等到了西市时,三人都被粮价惊住了。
粮店的招幌在热风中蔫头耷脑。粗麻袋堆成的小山前,掌柜正踮脚改价牌:“陈面十五文新面二十文”。排队的老汉攥着空布袋叹气:“上月还能换三斤小米呢。”
前几日还八文一升的糙米,如今木牌上赫然写着"十文",面铺前更是挤满了抢购的人。
苏玉娘挤进人群,买了一百斤面粉——足足比上月贵了三百文。
"听说北边都有绝收的了。"面铺掌柜边称面边叹气:“姑娘啊,你们可赶上好时候了,再晚几天,这面粉怕是又要涨。。。这天是越来越旱了,咱们这边的河里的水都浅了不少,地里的庄稼眼看着都要枯了,粮食价一天一个样啊!”
苏玉娘闻言,心里也沉了沉。
干旱加剧,离动乱更近了。
买好了面粉和陶瓮,装上新马车,果然比牛车宽敞多了。
苏玉娘摸出钱袋的当口,忽听得身后脆响。
扎双髻的小姑娘摔了陶罐,正蹲在地上捡麦粒。
回程时路过"桂香斋",苏玉娘特意停下,买了二斤桂花糕、一斤芝麻酥。
她小心地放在车厢角落:“给孩子们甜甜嘴。”
苏玉娘一行人赶着新马车回到苏家村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马车缓缓驶过村口,车轮碾过石子路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引得不少村民驻足观望。
“哟,马车!可真气派!”有村民低声议论着,眼里满是羡慕。
“租的吧?总不能是他们自己买的?”
苏家的几个娃娃听到动静,立刻从院子里跑了出来。
苏家喜盯着枣红马眼睛发直:“爹,我能摸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