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二则尝了一口豆芽,清爽脆嫩的口感让他不由自主地又夹了一筷子。
然后猛地意识到自己竟然觉得好吃,顿时恼羞成怒,把筷子重重摔在地上。
"肯定是用了什么邪门歪道的方子!"他恶狠狠地说,“娘,咱们不能就这么算了!这价钱卖这么贵还有人买,这里头利润大着呢!”
袁老太的眼中闪烁着阴毒的光芒,她舔了舔沾着油渍和饼屑的嘴唇:“老二,你说得对。这些方子本该是咱们袁家的…咱们得想个法子,至少知道这是咋弄的…”
诚如陈雷所言,苏家的肉夹馍确实在明德书院中火了起来。
往后接连几天,买肉夹馍的人开始逐渐变多。
尤其是临近中午和下午放学时分,许多书院的学子都会结伴而来。
陈雷几乎成了苏家肉夹馍的“代言人”,在他的带动下,他不少同窗都成了常客。
“苏姨,今天给我来三个纯瘦的!”
“苏娘子,我要两个肥瘦的,多加点卤汁!”
“这饼太香了,配上肉,绝了!”
赞誉声不绝于耳,苏玉娘、苏家平和苏二林忙得脚不沾地。
五十个饼常常不到半天就能卖光,苏玉娘已经开始考虑要让刘巧云家再多做一些了。
但与肉夹馍卖的的热火朝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角落里那盆“白玉翡翠丝”。
这道听起来雅致、看起来清爽的凉拌豆芽,问津者寥寥。
尽管苏家平每次都会热情推荐,但二十五文一份的价格,再加上它只是一道素菜,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每天精心准备的二十份豆芽,能卖出五六份就不错了,剩下的只能带回家自己吃。
偶尔有像陈雷那样不差钱又愿意尝鲜的买上一份,或者有熟客实在好奇买一份试试,但销量始终上不去。
"小姑,这豆芽…"苏家平趁着人少的空档,凑到苏玉娘身边低声道,“今天又剩了十四份,昨天剩了十五份,前天…”
苏玉娘手上的动作没停,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眼神依然专注在面前的肉夹馍上。
"我是说,"苏家平搓了搓手,“要不咱们减点量?每天准备个五份试试?或者…降点价?这价钱确实有点…”
"不急。"苏玉娘终于抬起头,冲侄子笑了笑,“这才几天,再等等看。”
苏家平欲言又止,最终只是叹了口气走开了。他实在不明白,明明肉夹馍卖得这么好,为什么小姑非要坚持卖那个几乎没人买的豆芽,还定那么高的价。
今日准备的豆芽,外送送出去了那么多,到了收摊时还剩下一小半。
“唉,今天又剩这老些。”沈氏看着盆里剩下的豆芽,忍不住叹了口气,“这豆芽倒是水灵,可连着吃了几天,咱们自己也快吃不动了。”
苏老太也皱了皱眉:“是啊,这东西不经放,明天就不好吃了。白白糟蹋了怪可惜的。”
孩子们起初还觉得新奇,抢着吃,现在看到桌上又有这道菜,也有些蔫蔫的。
玉娘啊,"她一边清点铜钱一边说,“这豆芽连着剩了好几天了,咱们自家人也吃腻了,明天少发点吧?”
苏玉娘正在擦拭案板,闻言抬起头来:“娘,不急。”
"这咋能不急。"苏老太停下数钱的动作。
苏玉娘摇摇头:“每日就算是卖出五六份,咱们也是不赔的,您别心急,我心中有数的。”
苏玉娘看着剩下的豆芽,面上却依旧平静,只是将豆芽仔细地用干净的布盖好,说道:“没事,今天剩下的,晚上拌点别的料,换换口味。”
苏老太和卢氏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解,但她们了解苏玉娘的性格,知道她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第二天上午忙完,苏玉娘带着一小盆拌好的豆芽,叫上苏家义和沈氏,一同去医馆复查。
照旧是沈观为他施针,苏家义顺从地坐在诊凳上。
银针落下,苏家义只是微微蹙了下眉,并无太多不适。
经过这段时间的调理,他偶尔头痛的毛病已经好了大半,精神气色也肉眼可见地好了不少。
“恢复得很好,”沈观拔下最后一根针,用干净的棉球按压针孔,抬头看向苏玉娘,“头部的瘀滞之气散了不少。继续保持现在这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