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叫你们来,是想问问你们内务府贪污一事。”
胤礽打起了精神。
胤禛心中思索,果然,皇阿玛果真怀疑到了自己身上,但他也不慌,主意是他出的,但是二哥不会出卖他;毓庆宫的珐琅瓶是自己调换的,但是系统的手段没有人能发觉。
太子的动作是明面上的,所以康熙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胤禛身上。
虽然没有证据能表明此事和对方有关,但是康熙查到,一开始发现东宫物件被调换的人,就有胤禛。
康熙了解自己一手带大的太子,所以很难不去怀疑这件事没有他的参与。
但是胤禛今天在乾清宫的表现又不像是爱管闲事的善谋之人。
“保成你先来说。”
胤礽记着胤禛不想暴露的想法,控制住看向对方的冲动,答道:“回皇阿玛,儿臣得知几位大人的所作所为后也很震惊。内务府的人都是皇阿玛的奴才,奴才贪污了主家的家财,辜负了主人家的信任,是不忠之举。但是当家作主的人是皇阿玛您,儿臣不敢善自处置,只好先将人给收押了,等候皇阿玛发落。”
自己的回答应该没有问题,胤礽心想。
“哦?”康熙意味深长地打量他,一些时日不见,太子长进了许多,“这是你的主意?”
“儿臣经验尚浅,是和阿玛留下来的几位大人商量后,大家一同做出的决定。”
胤礽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四弟说过,面对一些回答了有风险的问题,要避开锋芒,转移责任,找些人分担风险,胤礽深以为然。
“嗯,有长进。”
康熙笑看着太子。
胤礽赫然,生怕皇阿玛看出了自己心里的弯弯绕。
康熙暂时放过了胤礽,看向另一人。
“老四,你如何看待此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置被养大了胃口的家奴?”康熙今天对胤禛更感兴趣。
胤礽抬眸对上康熙兴趣盎然的双眼,心中漠然,看来今天对方不从自己身上诈出点东西是不肯放弃了。
“儿臣的看法不重要,端看皇阿玛是否满意了没有。”
康熙听到胤禛的回答挑起了眉,“继续说。”
胤礽眼神迷茫,四弟这句话的意思是……
胤禛如果没有当过一世皇帝,可能看不出他皇阿玛的想法,但是他做过了皇帝,更能理解皇帝富有四海这句话。
没有皇阿玛的放纵,内务府的包衣又怎么可能一个个吃的肥头大耳的?
“内务府的蛀虫就好比皇庄上圈养的猪猡,皇阿玛作为他们的主人,在您眼里,这些贪污的奴才和皇庄上的肥猪们并没有什么区别。猪养肥了吃肉,会经营的奴才们敛够了钱财,也就到了主人家杀猪吃肉的时候了,儿臣说的对吗?”
胤禛泼墨一样浓黑的眸子和康熙对上,康熙深深注视一番后笑了。
老四这个接地气的比喻倒是有趣得紧。
胤礽震惊地看着他“单纯天真”的四弟,又向他高大的皇阿玛投向敬佩的目光。
原来这个屋子里,最单纯的人是自己。
“看到了吗保成?”康熙勾唇打趣胤礽,“以后多和你的好弟弟学上一学。”
胤禛抿唇,略带忐忑地看着他二哥,在皇阿玛这个老狐狸跟前,他想遮掩自己的心思实在不容易,这也是他早早给自己安上病弱光环的原因。
只是他也担心二哥会不会因为自己的隐瞒而疏远自己。
胤礽走到胤禛跟前,坦然地拍了拍他的肩,“皇阿玛说的对,二哥要多和四弟学习,还望四弟以后能不吝赐教。”
胤礽脸上丝毫没有生出芥蒂的样子,胤禛暂且松了一口气。
康熙目光放到胤禛苍白的脸色上,眼神软了下来。
“你们兄弟二人亲近,朕很高兴。”康熙想起了与自己一同长大的兄长福全。
幼时皇考曾问起当时的他和兄长的志向,他答“原效法皇阿玛”;而福全兄长答“原为贤王”。
从此康熙便愈加珍惜兄弟之间的感情,现在他站到了与皇考相同的位置,突然来了灵感。
康熙回忆着当时皇考的神情,昂起下巴审视两个儿子:“外人都说天家无情,朕却不这么觉得,朕要问你们,你们的志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