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放下刀刃,我任凭母亲处置便是。」中大兄挥了挥手。
他心知这次冒险进击,犯了大错。
宝女王虽不擅长国事,然而权谋争斗之能,果敢狠辣,今被她抓住机会,她必不会放过。
两名侍卫拿着铁链,朝中大兄走了过来。
就在这时,海面上驶过来一艘大船,有人惊呼:「是唐朝战船,唐人来了!」
「叮叮」两声,铁链将大海人绑了个结实。
村国男依大怒,拔刀出鞘,然而刀还未拔出,便见一人闪身过来,一脚踢在他握刀的手上,接着一记转身扫腿,将他踢飞。
大海人望着被李元芳击飞的手下,惊怒道:「你们这是做什么?」
狄仁杰站在春明门下,抱着手臂,道:「大海人王子,您这是准备去哪?」
大海人背过身子,将身后的弓箭展示给狄仁杰瞧,说:「我只是想出去狩猎而已。」
狄仁杰道:「您出去狩猎之前,要把所有书信都烧了,还要将使节印信都带在身上吗?」
大海人变色道:「你一直在监视我?」
「倭国您是回不去了,还是先去牢里住上几日吧,来人,押走!」狄仁杰挥了挥手。
将大海人押入大理狱后,狄仁杰马不停蹄,入宫向李治禀告。
李治听说大海人准备逃跑后,便知倭人已经动手。
果不其然,六日之后,营州传来八百里加急,说熊津港大捷,唐军斩首两万多,俘虏近万人。
这一战,倭国军队死亡超过五万,大多是溺毙而亡。
大唐以斩首记军功,故而战争之后,唐军会坐船搜索,将落水倭国尸体打捞上来,斩下首级。
然而海流湍急,不少尸体被冲远,难以找到,故而只得两万多首级和近一万的俘虏。
这场大捷传到长安城时,长安百姓们都有些懵。
他们只听说倭人准备攻打虾夷,并未想到倭人会突袭大唐,还被反杀。
无论如何,总归是一场捷报,并不妨碍皇帝在承庆殿设宴庆祝,也不妨碍这场捷报,成为大家过年的话题。
十二月二十八,假前最后一日,姜恪返回长安。
刘仁轨派人送来的急报,只简单描述了战斗结果,过程却一点没提。
姜恪却亲身参与此战。
李治当即召姜恪入宫,听他详细讲述战况。
姜恪来到殿内,拱手道:「回陛下,敌人是在十二月十六日,袭击熊津港。多亏内领卫提供情报,我等才能提前准备。」
向一旁的王及善拱手致意,王及善拱手还礼。
李治询问战况详情。
姜恪回答道:「倭军攻到熊津港后,我军诈败,一路东逃,让出港口,
同时派人通知刘都督的营州水军主力。」
「等刘都督的船队就位,我们才回身反杀,水路两军夹击,厮杀一夜,
击溃倭军。只可惜让倭国主将逃跑了。」
李治听到此处,问道:「白江口那边,战况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