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一共有两方面内容。
第一方面和易宝会有关。
检举书上记载了三场易宝会。
在易宝会上,白马商会的执事,与三名豪奴进行了交易,那三名豪奴的主人,全都是工部官员。
白马商会每次交易的东西,都是一个黑色盒子。
检举信上还标明,每次交易完后,工部就会给白马商会批下一个工事项目。
三场交易完后,白马商会得到一座铜矿的开采权丶一座铁矿开采权丶以及一片草场的使用权。
另一方面,信中详细介绍了白马商会的情况。
短短几年,这个商会已经成为大唐最顶级的商会。
马匹丶毛皮丶宝石丶石炭等……
只要是漠北能够做的买卖,它全部涉足,而且都越做越大。
大唐其他地区,其实都有抑制商人的政策。
只有漠北不同,李治为了开发漠北,对商人并不设限,甚至允许他们发展私军,对付地方部落。
正是在这样的政策下,再凭着漠北这块沃土,白马商会已经在漠北地区,发展为一座巨型商会。
商社民团数量,就有两千多人,皆是骑兵。
商社还雇佣了大量铁勒人为长工,所有工人加起来,超过一万多人。
待三人全部看完,于志宁最先开口道:「陛下,这封检举信的内容真实可信,只要稍微调查,便可证实。」
李治道:「朕知道。」
于志宁不解道:「那您为何要将杜复关起来呢?」
李治道:「薛卿,你有什么看法?」
薛仁贵沉声道:「他们已经有了造反的能力。」
此话一出,于志宁和狄仁杰都吃了一惊。
李治缓缓道:「不错,他们有人有马,还有铁矿,完全可以私做兵器,组成军队。」
于志宁急忙道:「陛下,杜氏根基都在长安,老臣以为,他们应该没那个胆子谋逆。」
李治缓缓道:「朕也不相信洹水杜氏会造反,但以防万一,此事需慎重处置。」
于志宁听皇帝这样说,点了点头,不再反对。
漠北地域辽阔,这样一股力量若是生乱,解决起来会非常麻烦。
李治道:「薛卿,你立刻去一趟燕然都护府,调动燕然军,控制住白马商社,这是以防万一。」
薛仁贵拱手道:「臣领旨。」
李治接着道:「狄卿负责暗中调查白马商社和洹水杜氏,在薛卿控制住漠北情况之前,要暗中调查,不得打草惊蛇。」
狄仁杰道:「臣领旨。」
李治道:「于卿,你尽快制定好新律,这次的白马商社案是个典型,朕希望按照大唐律令,公正审判,免得造成商人恐慌,影响漠北将来的发展。」
于志宁忙道:「老臣遵旨。」
李治挥手道:「好了,你们都去办事吧。」
三人齐应一声,一起告退离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