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修筑堤堰,主要是以「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的方法,故而堤堰都叫楗尾堰。
水利工程这种基础建设,利国利民,李治也找不到理由拒绝。
然而这样一来,两百万贯就没了。
王伏胜又道:「另外兵部丶礼部丶吏部丶刑部丶国子监丶将作监丶太仆寺等部门,也都要了一笔钱,基本上全部分光了。」
李治怔了怔,道:「全部分光了?」
王伏胜点头道:「是的,估计明日就会有奏疏递上来。」
李治沉默了一会,哼道:「他们就没有给朕留一点?」
王伏胜低下头,小声道:「是的。」
李治哼道:「这几年,朝廷打了不少仗,兵部要钱,朕可以理解。可礼部丶刑部要钱做什么?」
王伏胜小声道:「陛下,礼部负责各种大典,祭祀,宫廷宴会,还要给皇子们和公主开府。这些年来,花费着实不小。」
李治道:「那刑部呢?」
王伏胜道:「这些年来,我大唐南征北战,消灭诸多国家和部落,得到大量官奴,有数万张嘴,都由刑部负责养着,故而……」
李治抬手道:「这些官奴都是青壮劳力,按理来说,应该给国家带来增产才是,不应成为国家负担。」
王伏胜道:「陛下说的是,可该如何安置呢?」
李治想了想,道:「给户部传一道旨意,将这些官奴分派到江南州县,设立一个晋升制度,只要他们能缴纳足一定赋税,就免除官奴身份,列为良民。」
「如此,刑部的钱不就省下了?」
王伏胜赶忙道:「陛下英明,臣记下了。」
李治道:「再说说,国子监要钱做什么?」
王伏胜道:「国子监希望在民间增设一些官学,能让更多百姓读书。不过很多官员反对此事,故而国子监只要到了五万贯。」
官员们反对此事,显然是担心更多庶民们都能读上书,参加科举,就会威胁到他们的利益。
「刑部刚才省出多少钱来?」李治问。
王伏胜道:「三十万贯。」
李治道:「再从国库中拿出六十五万贯,凑足一百万贯,拿去给国子监,就说朕支持他们开设官学!」
王伏胜低声道:「是。」
李治又将剩下的开支一一询问,无用的当即节省,又省下二十多万贯。
李治正琢磨着这些钱是直接归入内库,还是用到别的地方。王及善忽然从远处走了过来,朝李治见礼。
「臣王及善拜见陛下!」
李治抬手道:「王卿不必多礼,有什么事吗?」
王及善咬了咬牙,道:「陛下,臣听说兵部刚刚从国库分拨了八十万贯钱,其中有二十万贯,用来抚恤前线将士。」
李治见他双目赤红,额头青筋暴起,显得非常愤怒,心中奇怪。
「是有这么回事,朕也是刚刚听到汇报。」
王及善道:「臣刚刚去过兵部,想向郝尚书要五万贯钱,抚恤阵亡在前线的内领府将士。郝尚书却说,内领卫将士,不属前线将士。」
大唐有十二卫制度,由兵部管辖。
内领卫是李治单独开设的一卫,直接受他管辖,从不受兵部调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