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雩是文科生,也不懂打仗。他唯一懂的便是历史,试图以此来培养李孝雨大局观的视野。
至于将来李孝雨能走到何地方,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陆雩给自己倒了杯梨水,轻啜一口道:“今日我们接着讲,国运论,发动战争的必要性。”
李孝雨已经习惯了每逢休沐日陆雩给自己讲课,乖乖地去搬了一个小板凳坐在他床边。
陆雩躺在床上,不知不觉困意渐生。
但还有个学生在旁,他打了个哈欠,强忍困意道:“对我所讲,你有何看法?”
“陆哥,我不明白。”李孝雨摇头,疑惑地问:“《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前三篇都是再三讲不要打仗。为何您又说起一定要发动战争?”
作为一个热血适龄毛少年,李孝雨骨子里是躁动的。
他们这个年纪的男子到了战场上,往往挥舞着刀剑痛喊:“杀——”
而后畅快淋漓地浴血杀敌。
他们不惧战争,甚至热爱战争。
因为只有在战场上,士兵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砍了多少敌人的首级,就意味着良田升官俸禄。
可是这半年,经过陆雩的教育科普,李孝雨才深刻知道了打仗的危害。
多少百姓因为战争流离失所,多少王朝因为战争摇摇欲坠,风雨飘摇。
若不是因为前些年打仗征兵,说不定他的爹娘也不会死。
总而浓缩之,就是能不打仗就不打。宁做缩头乌龟,也要考虑到天下百姓安危。
李孝雨把这番话深深记在了心中,奉为志铭。因而当此刻陆雩突然又提出了截然相反的政题,他就像一截被劈成两半的干柴,茫然了。
陆雩懒洋洋道:“我说最好别打仗,世界和平。但这只是理想状态。现实是你不打别人,别人也会眼红想掠夺你的财产而自打上门。为何我们不干脆化被动为主动?”
李孝雨:“您的意思是,要打仗?”
“废话!不然大周征你们作何,白吃干饭啊。”
李孝雨讪讪道:“我有些被绕晕了。”
“无妨。”陆雩摆手道:“你且听我慢慢给你捋,听完你就懂了。”
“战争,其实是一场生意经。每个懂得打仗的人都是一个精明商人。是否要发动战争,涉及到一个成本与收入是否平衡,能否回本的问题。当然孙子他老人家已经告诉我们了,我们要先考虑失败,再考虑成本。注定失败的战争——你千万不能做那个发动者,否则定然遗臭万年。”陆雩告诫道。
李孝雨点了点头,问:“那战争的成本,就是粮草银两之类吗?”
陆雩:“还有人命成本,从某种程度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想要在战争中获得胜利,你必须想尽办法降低一切成本。——而一旦你压缩的成本比敌方低,那么恭喜你,你比他有了胜算。”
李孝雨似懂非懂,又提出:“那如何才能降低成本?”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层面的知识了,我下回再给你讲。”陆雩一顿,端起水杯喝了口道:“先绕回最初的问题,为何我们一定要发动战争。”
屋内烛火跳闪。
李孝雨凑近几分,竖耳作认真倾听状。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北疆突厥蛮子为何年年都要侵犯我朝?”
“这个答案我知道!”李孝雨举手。
陆雩含笑点头示意道:“你说。”
李孝雨迫不及待道:“因为他们穷,没有粮食会饿死,所以要来我们这儿抢。”
“是。”陆雩道:“最简单也最根本发动战争的一个原因,就是你这个国家有我这个地方没有,且必须得到的东西。突厥是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受地理、恶劣天气限制,每到冬季暴雪覆盖草场,畜生没有足够的草料吃只能等着饿死。而他们靠牛羊存活,无法农耕种植粮食。如此情况下,大周富庶的中原地区对他们便存在巨大诱惑,不惜性命也要去抢夺。”
“对突厥蛮子而言,不发动战争也是死路一条,那为何不发动试试?零元购,抢到就是赚到。故对他们来说,人命成本约等于0。”
一墙之隔。
季半夏摩挲着手中银钗,神色若有所思。
陆雩讲的这些内容虽然浅显,但仔细一品,似又含有深意。
而这正是后世势力找上门后,他仍心甘情愿留在此处的根本原因。
陆雩此子,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