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书库

书包书库>嫁给一个糙县令 > 140146(第19页)

140146(第19页)

“长点记性吧!管家刚又说了一遍,沈公子在咱府上的事绝对保密,不可能有人知道。而且他俩最近要忙起来了,谁也不许去打扰。别说沈公子,要是再有人来找少家主,也得说不在。”

“哎呀记得了记得了!”

第146章终章打完了

大庆三年秋,信阳城外,两个远行路过的男人远远看见一个茶水棚子。

其中一人正走得口干舌燥,便拉上另一人朝那棚子走去。

这种茶水棚子十分常见,大多设在人来人往的城外,路过之人若是累了渴了,花上一文钱便能买碗茶水喝。

只是他们两人囊中羞涩,另一人便扯了扯同伴的衣袖:“往前再走走,找条河取些水得了,这茶水要钱。”

他那同伴却抓住他的手臂继续朝棚子走,笑道:“这儿的老板娘不一样,不要钱。”

“不要钱?那她图啥?”

“这个老板娘是个妙人儿,爱听外面的事儿,只要你能给她讲讲别处正在发生的新鲜事,她就白送你一碗热水。”

热水得拿柴烧,老板娘这样做也得搭进去不少钱呢。

说着,两人就走到了茶棚下,找了张空桌坐了下来。

老板娘正在给别桌的客人添水,这桌的男人趁机又给同伴讲:“这老板娘五官特别漂亮,就是右脸上有一大片胎记,从眼连到下巴,挺吓人的,待会儿别多看,省得晚上睡不着觉。”

“少来,胎记能有多吓人?”

同伴不信,转头朝老板娘看去。老板娘刚好给别桌添好了水,拎着壶向他们这桌走来。同伴一瞧,顿时转回了头,露出一副“见鬼了”的表情——

老板娘的左半张脸的确漂亮,可右半张脸上的胎记却极其可怖,如同一片红黑色的粗糙树皮一般干瘪皱巴,与左边白净的肤色一对比就更吓人了。

两个人挤眉弄眼,无声感叹,要是没有这片胎记,这老板娘该有多好看,但转念一想,兴许就是这片胎记导致老板娘嫁不出去,才不得不抛头露面经营茶棚养活自己,也才便宜了他们,能得一碗不要钱的热水喝。

“二位喝茶,还是白水?”老板娘来到桌边,边擦桌边热情地问。

“白水就成,拿消息换。”

“好。”老板娘给两人各倒了一碗水,笑眯眯地看向答话那人。

那人清了清嗓子,朝对面的同伴挑了挑眉,讲起自己从别处听到的事——

新帝在位三年,上京和旁边的冀州、豫州治理得还算看得过去,但再远些的地方就不一样了,义军四起,天天打仗。

几年前一支义军投降朝廷,四处镇压别的义军。原本全国各地的义军都要被他们镇压成功了,谁料一年前,江浙一带一夜之间出现了一支人数众多的义军,火速占领江浙重地后直奔北方而来。

这支异军突起的军队从何而来、首领是谁,起初谁也不知道。后来各地被朝廷镇压过的义军不知怎的,竟纷纷响应这支义军,从全国各地不远千里前去奔投。

渐渐地,民间流言四起,有些说那义军的领袖是前朝皇室的后裔,也有些说是先帝流落民间的皇子,而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说那人是早被朝廷消灭的义军首领陈君迁。

那人说到这里,老板娘手中的水壶“咚”的一下落在了地上,滚烫的热水溅在了她的脚面上,她却浑然不觉,还是那人惊慌地问她是否有事,她才忙把水壶捡起来,又问了他一些事,随后笑得很不自然:“我再去添些水来。”

两人看着老板娘脚步匆匆地走远,没有多想,聊起了别的话题。

直到碗里的水都喝光了,别桌的客人久久等不到人来添水,大声唤着老板娘,却始终无人应答,他们才发现,老板娘不见了-

城中一户人家中传出阵阵翻箱倒柜的响动,声音之大,惹得邻居以为她家遭了贼,纷纷过来敲门。

沈京墨顾不上出屋,隔着门大声说了几句没事,邻居才放心地离开。

她没多少家当,几件衣裳、一些这两年攒下的银两,还有几天的干粮和一个水囊,连一个小包袱都塞不满。

背上包袱,她去院里牵马。

路过水缸时,她先把水囊灌满,随后才发现水面中映着自己那半张骇人的脸。

她急忙捧水把脸洗净。

两年前,她在金陵寻找陈君迁的下落,可问遍了城里人,又在江府附近等了十多天,她都没能见到他。

她猜,大概是她来得太晚,他已经离开了。

可她实在不知他究竟去了何处,最后只好在信阳落脚——这里繁华,南来北往的人大多都要经过此处,她就算见不到陈君迁,也能从来往的人们口中得到些消息。

她在城外开了个茶棚,又为自保,在脸上画了一片可怕的胎记。

两年过去,她都快习惯这些红红黑黑的印子了。

但她总不能带着它去见陈君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