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过了多久,苏阳回过神后,看向一脸困意的大家,笑了笑:
“大家都快回去睡吧,明天去隔壁的博格达尔村,那里也有两百多户,也有得忙了!”
大家起身,没有说话,揉了揉酸的脖颈,回到隔壁的屋子去睡觉了。
“阳哥,你没事吧?”
哈孜克似乎察觉到苏阳有些不对劲,低声问道:“阳哥,刚才那个扎马尾的就是前嫂子吧?”
苏阳怔住了,拍了下哈孜克:“娘的,什么前嫂子,别瞎说,你嫂子只有一个,没其他嫂子。”
“嘿嘿,行。”
第二天早晨,鸡鸣狗叫。
大家陆续起床在院里的井台上洗漱,女同志们拿着茶缸子刷牙,大家都住在一个院里,起床就能碰面,这种感觉还挺奇妙的。
林晓倩帮忙递过来茶缸子,“这是村里送过来的,知道你没带,我多要了一个,你用吧。”
“谢谢你晓倩。”
苏阳接过茶缸子开始洗漱起来,老杨也来到了院里,叫大家一起去家里吃饭了。
“今天家里贴了锅饼,煮了稀饭,一家腌的西瓜酱还有黄瓜,大家别嫌弃,填饱肚子就行。”
苏阳漱漱口吐出来,牙刷在茶缸子里搅了搅,“杨叔说啥呢,我们也都是土包子,有口吃的就不错了,哪还挑三拣四的。”
“是啊,出门在外要挥艰苦奋斗的作风嘛!”王桂芹也说道。
大家跟着老杨回到家里吃过饭,收拾收拾便去了隔壁的村子。
这个村子相对较小,七八里路就到了,基本情况和旺什村差不多,大家的思想工作也都自己建设好了。
这些日子,改良土壤和推广棉花的事情早已经传的人尽皆知了,如今大家吃饭都在闲唠这件事。
再加上现在苏阳是拿到了官方授权,完全是合规合法的,相当于是有政府兜底,大家也没什么好怕的。
刚进村子,村里的书记就在等着了。
还给他们切好了西瓜,也没什么好招待的,只有甜掉牙的西瓜了。
简单的客套了一下,随后便拉开几张桌子开始工作了。
大家伙也都很自觉的排起了队,登记起来也很快,别看他们人比旺什村的少,但是地可不少,人均三十亩左右,旱地本就不值钱,加上天然的地广人稀优势,所以家家都是大地主。
在大家登记的时候,苏阳则来到村里的书记家里,借用电话给陈大明的市打了一通电话。
这会大家都在广场上忙着打秸秆碎料,陈菊接到电话站在门口喊了一声,六子就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
“六子电话,阳子的。。。。”
“来了!”
六子拍了拍身上的尘灰,接到电话喂了两声,这两天听着机器的声音,感觉听力都下降了。
“咋啦阳子?喂喂。。。你大点声我听不见。。。”
“咱们这的碎料打的差不多了,他妈的,六吨,累成个屁了!”
“行行行,二冬子找的三轮车基本上都好了,有个十几辆,一趟就拉完了。还有老贵叔他们,也很农机厂说好了,按照一百一天的价格,租了三台带犁耙的拖拉机,还有两台推土机。。。”
“。。。。。”
挂了电话,陈菊掐着表走了过来,一共打了十五分钟,接电话两毛钱一分钟,一共三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