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书库

书包书库>盛唐挽歌 > 第785章 也不是不行(第1页)

第785章 也不是不行(第1页)

第785章也不是不行

杜甫只需要带着方重勇的亲笔信回成都,将其交给严武,就算是完美完成使命。

但实质上掌控汴州朝廷的某位官家,要考虑的事情就很多了。

如今,“首都经济圈”正在建设当中,布控周边运河的五个卫星城,正围绕着汴梁城展开,大兴土木,日夜不停。

社会需求旺盛到发烫,到处都缺人。

烧砖烧瓦的需要人,马车行与船行需要人,挑夫和脚夫需要人。

工坊里织布的需要人!军工作坊里面也需要人,田间劳作还是需要人!

现在朝廷还要对外用兵,同样是需要招募青壮,从团结兵中招募精锐。

汴州朝廷不但要对河西用兵,岭南那边乱成一锅粥,要不要用兵呢?

这个问题摆在了方重勇的案头。

杜甫刚走的第二天,方重勇就把严庄、李筌、刘晏、张通儒等人召集到府衙里面商议出兵之事。这不聊还好,一聊发现问题很大。

摊子大了,很多地方的经济,并不如汴州和周边州县发达,时常还要中枢调拨物资赈济。汴州朝廷已经是中央政权,其权威虽然不如当年开元时的大唐,但也不是草台班子做派了。

随着官员的增多,财政支出也随之增多。这两年还在不停的检地,查户口,安置客户,协调本地主户与流民客户的关系,了不少钱。

更不提朝廷在汴州本地开工坊,大力发展纺所费的财帛。

要说朝廷没有钱,那肯定是不对的,这么多年开发汴州,励精图治,利用运河发展经济非常对路,不可能没有显著成效。

问题在于赚得多,得也多,勉强收支平衡而已,这还是抄家了很多大户和寺庙之后,才达成的平衡。

为此刘晏的发际线都高了不少,已经在朝着秃头方向发展。

“官家,现在国家百废待兴,特别是开发江南,需要持续投入。官家此前说要围绕着太湖发展,这两年已经初见成效。

实在是不适合再开辟战场了。

多的不说,五年之后,官家就算想西征大食,下官都有办法。”

刘晏对方重勇叉手行礼说道。

对于刘晏来说,基哥是他的恩人。他才七八岁的时候,就被基哥接入宫中,请名师培养。

刘晏应该是铁杆的保皇党才对。

这样一个人,之所以愿意为方重勇办事,是因为他看到这位方官家是个愿意办实事的。像刚才那番话,如果面前之人不是方重勇,刘晏压根不会开口。

“官家,刘尚书此言确实不虚,今年实在是不适合两线开战。去年出兵关中,当地许多粮仓都还囤积了存粮,只等今年秋后大军一到,便可以直接使用。

若是出兵岭南,则要重新建立粮道,没有个两三年准备,很难在岭南打出样子来。

这其中靡费,不可尽数,唉。”

严庄也附和刘晏说道。

方重勇环顾众人,大家都是默默点头,似乎颇为赞同。

他们这些幕僚,如今的心态也都发生了改变。

创业的时候,什么激进的主意,只要好用,那都是不要钱的直接上,根本不管后续反噬有多严重。

因为创业就是争分夺秒,打天下就是要一往无前。至于以后,大家先活过今天再说!

而今,汴州朝廷掌控的天下之地,不说十之八九,起码也超过了十之五六了。这时候他们也不想再搞什么激进的策略,平稳发展,按部就班似乎没什么问题。

局势一片大好,大唐境内已经没有什么有力的竞争者。

接下来,方重勇只要缓慢发展自己的势力,逐步控制朝堂内外,逐步将地方行政大权也抓手里,那么,接下来,就是迎接改朝换代的辉煌时刻!

大家坐着等,每天正常上班下班,到时候就可以给自家族谱单独开一页。

为什么要折腾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