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书库

书包书库>家父宋仁宗 > 第232章(第2页)

第232章(第2页)

茶很快被端上,通过隐约的香气,韩琦能闻出这是上好的雨前龙井,是新官家最喜欢的茶。

看来也是知道新官家喜欢什么的聪明人啊,怎么还在具体事宜上犯犟呢?

韩琦没有喝茶,只是收了话中的愤怒,转而用毫不带感情色彩的语气说道:「我今日所为何来,安道兄应该比我清楚。」

然后就不说话了,一副绝对要拿到解释的决绝模样。

韩琦来得大张旗鼓,质问更是当着众人的面。时下官员又好聚议,所以别看韩琦才落座这么会功夫,外边的猜测指不定已经换三个版本了。

若是再待久会,外边指不定会传成什么样子,所以张方平是没有底气与韩琦打持久战的。

杯中茶尚热,张方平就叹了一口气说道:「伐夏之战虽尽收夏土,但夏土多贫瘠,百姓经李贼数年盘剥,困苦不堪。

「依官家旨意,对百姓善加安抚德教,免得彼辈叛乱生事。如今仅每月义诊的药材柴薪,就得花费上万贯啊。

「更不用说还有近万匹良马的饲养育种,花钱更是如流水啊。国家十年积储,再加上李逆库房馀量,也不过是堪堪堵住这个无底洞罢了。

「我也知伐辽一事重要,必得行之。可国家元气未复,擅行攻伐之事,恐会祸及天下。

「稚圭,这个道理,你应当比我明白。你为次相,有辅弼劝谏官家之责,万不可媚上,纵官家行此激进冒险之举啊!」

如果是别人,说不定已经被张方平这番话说得深刻反思,继而掩面羞走。别说是诘问张方平了,掉转头劝谏赵昕都是有可能的。

但这是韩琦。

青年才高,而立之年为封疆大吏,年过不惑即登临中枢的韩琦。

张方平言辞恳切的一番话对他没有丝毫作用。

韩琦只是继续发问:「安道兄之意,我已知晓。只是听安道兄之意,伐辽为必行之事,然否?」

张方平怫然不悦:「韩相以为吾是何人?辽国燕云十六州乃我华夏故地,历代汉家王朝莫不据此以御外虏。

「石敬瑭卖族求荣,割地称臣,虽千夫所指,不得善终,然终致我汉家剜心之痛。

「太祖天不假年,太宗功败垂成,真宗为天下黎庶,暂忍一时之气,含垢忍辱,缔澶渊之盟,换数十年边疆宁定。

「我朝方能积蓄力量,平灭西夏。可辽国知小礼而无大义,在我朝平灭西夏之际,悍然发兵撕毁盟约,围攻官家。

「每每想起此时,我恨不得生啖其肉,立时发兵直取其上京,以泄心中之愤。可稚圭,兵者乃国家大事,不可草率施为。

「钱粮匮乏,执意发兵,不过是使兵卒尸身填沟壑,天下披麻,四海戴孝罢了。」

张方平话中那些诉苦和为尊者讳的言语韩琦全不入心,他就听进去了一句话:「没钱没粮。」

可是怎么会没钱没粮呢?

他可是看过三司递交上来的年度总计的,那可是国家十年积储,李逆数十年盘剥。

仅从狄青打下灵州城因粮于敌,都没问后方要过粮食来看,把李逆曾经盘剥的发下去也尽够安抚当地百姓了。

而殿下伐夏之战打得极快,过往积储剩下的,不够打大仗,难道还不够打试探虚实的小仗吗?

干嘛非得像个地主老财似的,死捂着那一亩三分地不松口,甚至不惜和官家对着干。

是当初为了邀功请赏夸大了成果?还是下面出了纰漏对不上数?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韩琦不愿深究这个,他只是淡定地当着坏人,继续为自己递投名状。

「官家说了,三司若是查不清楚帐,军中保险司和综学中的算科学子都可以帮忙。」

张方平瞬间有些慌了。

想要提升一个部门的办事效率,最好的办法不是把刀架在他们脖子上,放出不加快速度就宰了你的威胁指令,而是告诉他我有不止一种方法把你们全部换掉。

因为失去了利用价值,死亡便是无可挽回的。

而且军中保险司是出了名的凶狠,落到他们手里,不把赃款吐干净了别想得个痛快的。

可这天下的帐,哪里有完全禁得起查的呢。

张方平脸色急剧变幻,最终艰难地吐出了实情:「伐辽之战的钱粮还是能够凑出来的,但比较难凑。实收多有缺额。」

(。)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