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书库

书包书库>媚妾为后 > 第173章(第3页)

第173章(第3页)

两个人深谈一番,有些想法竟不谋而合。

景熙帝提起如今自己的航海船只制造,镇安侯府雄霸东海多年,他们在舰船和远航上都很有些积累,不过镇安侯府陆允鉴叛逃后,这些资料中一部分最要紧的却不见了。

对此,宁荫槐也有一番想法:“镇安侯府多年积累的航海舆图以及一些航海志,这自然是大有助益,不过他们的船只,恕在下直言,若在东海,自然能称霸于一时,但若是远洋航行,却大有不足。”

景熙帝听此,诚恳地道:“恳请先生指点一二。”

宁荫槐不敢托大,先是一拜,之后才侃侃谈及。

原来他在外航海多年,也仔细观察过,发现那些番邦船只自然是胜于大晖航船,但是若大晖照搬了来做,在东海海域,却不尽如人意。

至于大晖东海的船,若是行至远洋,也并不便利。

景熙帝:“这是为何?”

宁荫槐:“在下观察数年,认为这和风有关。”

景熙帝:“风?”

宁荫槐:“远洋航海船只,必须适应不同地域的洋流,风向,风速。”

景熙帝蹙眉,之后了然:“我中华海域东海一带的洋流海风和番邦之国迥然不同,若将国外船只图纸照搬,必然有所欠缺。”

宁荫槐:“是。”

当下便详细提及,船只制造中的耐用,稳定,以及适应不同水域和气候等。

他在外航海多年,这些都是如数家珍,景熙帝这些年关注远洋通航和船只制造,自然也略通一些,两个人一番深谈,倒是对景熙帝启发极大。

谈至深处,宁荫槐对这位自己青年时便崇敬过的天子越发敬佩,而景熙帝则叹道:“昔年海寇一案,牵连甚广,如今看来,倒是平白埋没了多少栋梁之才,这是朝廷之失,帝王之过。”

这番话说得宁荫槐倒是有些惭愧。

在他弱冠之年时,也曾意气风发,但十几年苦读竟折戟沉沙,谁曾想有一日,恍惚间已经是不惑之年,却因为自己女儿的缘故,得见天子,高谈阔论。

当下道:“宁某才疏学浅,昔年又有瓜田李下之嫌,说来惭愧。”

这二人都是学识渊博之人,一个执掌朝堂多年,一个海外游历诸国,都是性情沉稳,人情练达,此时提起往事,不过点到为止,也不多谈,于是继续谈起往常种种见闻。

当宁荫槐提起番薯以及番薯特性时,景熙帝眼睛一亮,他颇有兴致地问起。

他身为帝王,又接触过列国来使,对于番薯有所耳闻,知道是奇物,只不过那佛朗机如今称霸于南洋,把番薯看作珍品,管制严格,坚决不给大晖子民任何机会。

他也曾经暗中有所图谋,但至今未曾还无着落,万不曾想到,宁荫槐竟得了此物。

当下两个人便去院中查看,却见迎着阳光,番薯苗正随风招展着枝叶。

景熙帝撩起袍角,半蹲在苗圃旁,用手轻触这枝蔓,仔细查探过,道:“在下往日读书,看到此物能果腹,且小者如臂,大者如拳,若是能有此物种植,便是我大晖之福,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宁荫槐听着,也颇为兴奋,毕竟这番薯虽在吕宋一带种植,可其实大晖国人并不知此物,他也没敢和人轻易提及,没想到景熙帝竟如此看重!

他当即道:“待宁某栽培过后,若番薯有所成,先生又有意,宁某便将这番薯苗赠予先生。”

景熙帝:“那赜某静候佳音。”

这么说着时,他的手指轻碾过秧苗一旁湿润的土地:“倒是浇灌得勤恳。”

宁荫槐笑道:“小女勤恳浇水拔草,只盼着早些长成——”

他话说到一半,语音顿住,之后淡淡地道:“只盼着此物能和南洋番薯一般长成。”

景熙帝听了宁荫槐言语,视线再次落在番薯秧苗上,却见那秧苗上尚且残留着些许湿润。

是她浇的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