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弟弟生活了三年的地方。”叶四环顾四周,又眺望前宅的建筑。高低错落的瓦片,泛着粼粼的光。
他感慨:“我家的宅院,比这里精致典雅得多,光是花匠就十几个。不过,也许只有在这样的荒地里,小五才能自由自在地成长吧。
家父对子女,都有清晰的规划。老大入朝,老二从军,老三去地方历练,将来做个封疆大吏。小妹呢,一落地,就是入后宫的命。父亲偏爱二哥,因为二哥最像他。对于小五,则没什么期许。或许,这恰恰成就了他。”
“关于你的选择,令堂怎么看?”楚翊轻声问。
“齐军多次遣使,送来家母的书信,我没看。”叶四语气平淡,“她的想法,没有参考价值。她生活在兆安最华贵的宅邸里,怎知民生多艰。”
有人来了,是厨娘。
她用长杆抄网一兜,捞了两尾银白的草鱼,爽朗笑道:“叶公子,刚才你喂它,晚上用它喂你。”
目送活蹦乱跳的鱼儿远去,叶四诧异:“那不是用来观赏的?”
“我府里讲求实用。”楚翊继续丢鱼食,“自你弟弟嫁进来,我这一池子的鱼,快被吃光喽!”
“哈哈,那是它们的福气。”叶四收起笑意,聊起西部的战事,“小五仍在琢磨,家父为何将战场选在南边。他说,父亲一定是有取胜的把握。在搞清楚之前,必须按兵不动。”
“小五更稳重了。”楚翊盯着一尾格外能争抢的红鲤鱼,似乎看见了老婆,不禁笑了,专朝它头上丢吃的。
第369章百密一疏
“你走之后,他像一夜长大了几岁,事事都考虑得周全。不用担心,他很爱惜身体,每天都早早就寝。”
我们约好,梦里相会,楚翊心口发热。可惜,自己事繁,屡屡失约。
他向舅兄敞开心扉,倾诉担忧:“吴大人这一走,朝堂定会生变。表面,皇上与我一同治国。不过说实在的,一直以来,是我和吴大人治国。吴大人是皇上的脑袋,他精明睿智,所以才诸事顺利,君臣和睦。如今,一切都变了。皇上大了,很聪慧,但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散朝后,他还闹了脾气。”
“昨日面圣,皇上对我敬重有加,谈吐惊人。”叶四称赞道,“等他到了你的岁数,才能不会在你之下。”
楚翊说,那是自然。
叶四起身,洒光了鱼食,右手在衣摆蹭了蹭,“吴将军明天就动身南行了吧,我这有个宝贝,想亲手交给她。”
“舅兄,你……”楚翊上身微仰,眯起双眼。
叶四白了他一眼,说是公事。
楚翊叫罗雨跑一趟,请吴霜来家中一叙,也算是饯行。
晚膳的主菜,是香辣草鱼片,鲜嫩爽口。楚翊想,若小五在就好了。
席间,舅兄亮出宝贝——几卷画。不过,画上没有浓墨重彩,而是诸多精细的结构。仔细一看,竟是战船的构造图,一旁还有详细注解!
楼船、蒙冲、走舸、斗舰……楚翊双目发亮,兴奋得连鱼刺都咽了。
这些图样,将齐军秘不外宣的造船技艺扒了个底朝天。从未流至民间的秘法,跃然纸上。
近来,楚翊研读了大量水战史料,早知战船要设水密隔舱,彼此独立、互不透水,以防破损后快速沉没。
却初次了解,隔舱板与船壳板紧密钉合的一种独特工艺。
他知道,要采用鱼鳞式拼接才稳固,将船壳板层层相楔,捻缝至关重要。不过此刻才知,齐军还在船体内增设了横向的支撑木。捻缝时,将卷好的麻丝“三进三出”,再和油石灰一起打碎嵌缝。
从前,昌军从未缴获过齐军战船,也没留下拆解的记录。史料只说,昌军的船不及齐军的结实。原来,是差在这些细枝末节却关键的技法!
“你画的?”吴霜压抑着激动问。
“是公主的作品。”叶四笑着回道,“王爷走后,小五去公主治下的县城逛了逛。他说,公主从小就爱读宫里的秘籍,也许能派上用场。没想到,公主还真懂造船。正好我要来顺都,就带过来了。”
“厉害。”楚翊啧啧称奇。同样的年纪,公主在研究战船,可爱的小五则正被栏杆卡脑袋。
“敢在异国当男人还娶妻做官,自然不同凡响。”吴霜小心收好图纸,目光坚定,“我一定,要为大昌打造出无敌的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