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安排对双方都有利。
等太阳灶推广开来,肯定声名大噪。
如果提前提议让陈科长来担纲车间主任,他必定感激涕零。
而徒弟孙安堂顺理成章地坐上了保卫科科长的位置。
这样的一次运作对他来讲,可谓一石二鸟。
这种表面平静却在背后巧妙布局的方式让林祯备感惬意。
至于太阳灶的研发,他已经心中有了完善的方案。
为了让目标物快速升温,设计在铝壶外部覆盖吸热性能优秀的黑色涂层。
反射锅的面积很大,直径被定为1。5米。
考虑到便捷性,林祯将反射面设计成了四部分可拼接且能够折叠的形式。
折叠之后就像一个大扇子一样便于存放。
遇到下雨天可以直接搬进室内保存,出行时也方便搬运运输。
反射面上以一层薄薄的铁皮作为基底,表面安装了500块小型玻璃镜子。
这些镜子可以单独拆卸。
若镜片发生破损,可以随时更换新的反光玻璃,这样极大程度地延长了使用寿命。
底座部分能够自由进行360度旋转,使整个设备像向日葵一般可以跟踪太阳的方向运行。
虽然太阳灶整体的技术门槛并不高,但其中最关键的设计就是每一块镜片的角度设定。
不过这点挑战对林祯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难题。
甚至都没启动系统辅助计算的功能,他就已经准确算好了所有反光玻璃的角度。
接下来的唯一困难就是要对反射盘上的每个镜片角度定型固定。
如果需要大量生产,则必须开发出一套模具,通过整体冲压实现批量化高效产出;另一种方式就是生产十几套夹具,让钣金工人手工对反射盘完成加工成型。
只要能够确保反射面准确定型,再把玻璃镜子嵌合上去,再放置好铝壶或蒸锅,就可以立刻开始加热使用。
目前还处于研究初期,具体后续大规模生产的实现方式,全由上级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决策。
林祯所要做的,便是迅速制作样品模型。
好在他自身的技术能力都已经达到8级水平,只是挑选了几名技术熟练的工人当作助手,便可很快完成。
半个月后。
一个1。5米直径,能够左右灵活转动的反射面被林祯成功制造出来。
之所以耗费这么长时间,是由于上级规定的期限是一个月。
按照上级的想法,一个月的时间内能够制作出全新产品的样品已经是相当紧迫的进度安排。
倘若林祯三天之内就做出了成品,在轧钢厂继续待着都不可能了,肯定会马上调离工作岗位。
花了大力气才维系好的人际关系,绝不能轻易舍弃。
不论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有些时候需要慢下来就得放缓步伐。
只有懂得快慢结合、自行掌控步调的人,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稳。
暖瓶厂送来一只外表乌黑的铝壶,此壶注满水后重量刚好三斤。
原本他们打算送一只可容纳五斤水的大铝壶过来,却被林祯退回去了。
他心想,你们莫不是怕我频繁烧水吧?干脆直接送个能装十斤的大壶得了。
因为此事,林祯对负责交接的工作人员一阵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