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书库

书包书库>我在唐朝当国公 > 第一百零六章 雷霆手段定漕运(第2页)

第一百零六章 雷霆手段定漕运(第2页)

张虎领命而去,兴奋得两眼放光。自打跟了大人,不是抓奸细就是搞证据,好久没这么正大光明地“干仗”了。

方羽的雷霆手段,效果显著。当张虎带着如狼似虎的护卫,配合着官军出现在闹事的漕帮面前时,那些乌合之众瞬间傻眼。他们平日里欺负商船百姓惯了,何曾见过这等阵仗?

领头的漕帮头子见状还想嘴硬放几句狠话,却被张虎蒲扇般的大手一把抓住衣领,如同拎小鸡般提溜起来。张虎虎目圆瞪,声如洪钟:

“朝廷政令,岂容尔等泼皮阻挠!再敢聒噪,先掌嘴二十!”看着周围明晃晃的刀枪和张虎身上慑人的煞气,又挨了几个毫不留情的“友好”巴掌,那头子只觉浑身骨头都快散架了,心中的嚣张气焰顿时烟消云散,权衡之下知道再硬抗只有死路一条,这才腿一软,涕泪横流地告饶,赌咒发誓坚决拥护朝廷新政,痛骂自己有眼无珠,一时糊涂。

方羽坐镇中枢,遥控指挥,一道道指令清晰果断。对于那些暗中抵制、阳奉阴违的地方官员,他毫不手软,收集证据后直接上报吏部和御史台;

对于那些煽动闹事的不法之徒,则联合地方官府和驻军,以雷霆手段迅速平息,抓捕首恶,绝不姑息。

杀鸡儆猴,效果斐然。几次强硬的弹压之后,那些蠢蠢欲动的地方势力和漕帮残余,都老实了下来。

随着各种阻碍被一一清除,改革的红利开始显现。

效果立竿见影。原本拥堵不堪、效率低下的运河,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变得畅通无阻,船只往来如梭。统一调度、标准化管理,使得运输效率提升了数倍不止。

从江南鱼米之乡运送漕粮到京畿关中,原本动辄数月,如今时间缩短了近半,而且因为管理规范,沿途的损耗、贪墨现象也大大减少。国库的税收数字,像雨后春笋般噌噌往上涨。

更让方羽欣喜的是,漕运的畅通,极大地刺激了沿岸的商业发展。原本闭塞的内陆城镇,因为水运的便利,迅速繁荣起来。

货栈林立,商旅不绝,南来北往的货物川流不息,整个大唐的经济版图,都因为这条重新焕发生机的经济动脉而变得更加活跃。

百姓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好处,物价平稳,货物流通加快,生活便利了不少。

户部尚书府。

那位王德忠的老部下,户部的一把手,正看着各地汇总上来的漕运数据和财政报表。

那一条条上扬的曲线,一笔笔增加的税收,让他原本紧锁的眉头,不由自主地舒展开来。

虽然他对方羽这个年轻人抢了他的风头,心里依然有些不痛快,但事实胜于雄辩。

漕运改革带来的巨大效益,连他这个政敌派系的人,都不得不承认,方羽确实有经天纬地之才。

这段时间,他在户部衙门里,对方羽的态度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虽然见面时还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爱搭不理,但在具体的事务上,却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处处设卡、阳奉阴违了。

甚至在几次需要户部全力配合的关键节点上,这位尚书大人还难得地主动协调了资源。

方羽在户部的威信,随着漕运改革的成功,水涨船高,已然隐隐有了与尚书分庭抗礼之势。

朝堂之上,龙椅上的李隆基看着户部呈上的漕运报告和国库日益充盈的数字,龙颜大悦。

“方爱卿,干得好!干得漂亮!”早朝时,李隆基毫不吝啬赞赏之词,目光灼灼地看着站在班列前方的方羽,“漕运通则国脉畅,此乃利国利民的大功绩!朕心甚慰!”

皇帝的褒奖,比什么都管用。一时间,朝野上下,对方羽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能臣”、“干吏”、“国之栋梁”……各种高帽子纷纷戴到了他的头上。

随之而来的,不仅是口头表扬,更有实质性的信任。一些原本需要经过中书省层层审批、甚至需要宰相点头的户部事务,皇帝开始越来越多地直接批示,允许方羽便宜行事。

这无疑进一步提升了方羽在户部的掌控力,也让他在朝堂上的分量,越来越重。

漕运改革的巨大成功,让“方羽”这个名字,在短短时间内,从一个初入官场的新贵,迅速成长为长安城乃至整个大唐炙手可热的政治明星。他在京城,算是彻底站稳了脚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