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盘之间,是十几根手腕粗细的木头。
两个圆盘被均匀地安置在外围,把两个圆盘连在了一起。
木棍大约有两米那么长。
整体看起来就像个笼子似的。
在木棍朝外面的那侧,每隔大约十厘米,就有一个竖着的金属片,它们沿着木棍的圆周方向被牢牢地固定在上面。
整个木棍的模样,就像一把大梳子。
而且,每个木棍上的这些“梳子齿”都是交错排列的。
在这个像滚筒一样的东西旁边,还连着一台电机。
几个人围着这个东西看来看去。
转了一圈也没瞧出个名堂,不知道这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商部长按捺不住好奇心,问李栋:
“李栋同志啊,这个机器看上去挺新鲜的,以前没见过。它是干什么用的?难道……又是你新搞出来的发明?”
李栋见这些人对这个感兴趣,就招招手让秦高阳过来,对他说:
“给大家演示一下这个怎么用。”
秦高阳一看这么多领导在场,有点紧张,连忙在一旁把机器固定好,然后启动了电机。很快,电机就带着那个滚筒飞快地转了起来。
李栋在一旁介绍道:
“这个机器,我想可以叫它脱粒机。眼看就快到秋收了,现在农村里收水稻脱粒挺费劲的,很多人还是晒干了在石头上摔打。有了这个机器,效率就能提高不少。”
说着,李栋站到机器挡板后面,在上面比划了一下。
在场的人中有不少都在乡下干过活,知道水稻脱粒有多难。
这时看到李栋演示得这么明白,他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眼睛里都亮了起来。
这可是关系到老百姓生活的好东西啊!
李栋又说:
“传统的方法太费力气了,一把水稻要脱粒,靠摔打至少也得两三分钟,还不一定能脱干净。而且特别累人,效率太低了。这个脱粒机可就不一样了,这种规格的脱粒机能让三个人同时工作,一把水稻几秒钟就能脱干净,用起来更方便。结构简单,还不容易坏。”
李栋的话让旁边的人忍不住连连惊叹。
他们也奇怪,怎么李栋的脑子里总能想出这些新奇的主意。
这个脱粒机确实挺简单,结构和原理一听就懂,没什么复杂的。
可别人就是想不出来,李栋就能想到。
刚好现在已经十月份了,快到秋收的时候了,李栋肯定是想到了这一点,才有了这个发明。
商部长围着机器转了一圈,点头称赞:
“李栋同志,这个想法真是太巧妙了。不过现在离秋收也没多久了,农业部那边最近挺忙的。这款脱粒机……”
“就算你们工厂再大,这东西销量估计也不会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