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书库

书包书库>大秦:献图监国,始皇求我继承大统 > 150章 科举给寒门子弟带来的希望(第1页)

150章 科举给寒门子弟带来的希望(第1页)

京试放榜那天,咸阳城南的告示牌前人山人海。

榜单刚一张贴出来,便有无数目光如饥似渴地搜寻着自己或亲友的名字。

“中了!我中了!”一个身着粗布衣衫的青年猛地跪倒在地,双手合十,泪如雨下,“爹,儿子没有辜负您的期望!”

周围人群中,欢呼声、祝贺声此起彼伏,与前几日咸阳城内的血腥肃杀形成鲜明对比。

放眼望去,榜单上的名字,大多出身寒微。

那些曾经被视为上等人的世家子弟,如今只有少数真才实学者得以入围。

消息很快传遍了咸阳城的每个角落。

从杂役到商贩,从贫民到工匠,人们议论纷纷,无不为之振奋。

这一次,不是靠着家世背景,而是真正凭借自己的才学,寒门子弟终于有了出头之日。

“殿下,名单已经公布,共有一百二十位学子通过了京试。”冯劫手持名册,向将闾禀报,“其中九成出身寒门,也有十二位世家子弟,皆是才学俱佳之士。”

将闾接过名册,随意翻阅着,嘴角微扬:“这次科举,总算没有辜负我们的一番苦心。”

“不过,殿下,”冯劫略显忧虑,“这些学子虽有文采,却多不谙官场规矩,恐怕上任后会遇到诸多困难。”

将闾放下名册,眼中闪过一抹沉思:“冯卿所言极是。为官不易,不仅要有才学,更要懂得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开展工作。”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传令下去,殿试前,本殿要对这些学子进行一番特殊的'培训'。”

“培训?”冯劫一脸讶异。

“没错。既然我们大费周章选拔了他们,就不能让这些好苗子一上任就被那些老狐狸吃得骨头都不剩。”将闾转过身,目光坚定,“本殿要让他们提前了解大秦的政务流程,各地民情,律法税收,让他们上任后能少走弯路,早日施展才能。”

冯劫眼前一亮:“殿下深谋远虑,此举当真前无古人!”

三日后,咸阳城北的一处宽敞学舍内,一百二十位通过京试的学子齐聚一堂,满脸惊讶与期待。

他们本以为只是等待殿试的结果,没想到竟被召集起来,接受特殊培训。

“诸位,”杜周站在学舍前方,手持竹简,神情严肃,“殿下有令,在殿试之前,诸位要先了解大秦的实务。今日老夫要和大家讲的是国家财政与赋税。”

他挥手示意,几名吏员抬上一个大木箱,从中取出一叠叠账册和图表。

“看到这些了吗?这是大秦各郡县的赋税记录,十分详实。”杜周拿起一本厚厚的账册,“你们以为为官就是写策论、发号施令?错了!最基本的,是搞明白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学子们面面相觑,显然没料到培训会如此直接。

“咱们大秦的钱粮,主要来源有农税、盐铁税、商税、关税…”杜周滔滔不绝,不时指着图表,“这些都是真金白银!可不是纸上谈兵!谁要是不懂这些,上任后连最基本的账都理不清,还怎么当官?”

一个学子怯生生地举手:“大人,我…我想问,这些具体数字,我们真的需要记住吗?”

“当然!”杜周拍案而起,“历年的细节数字倒不必死记,但趋势、占比、增减变化,你们必须了然于胸!否则,地方上那些老狐狸三言两语就能把你们绕晕,然后偷天换日!”

学子们这才恍然大悟,纷纷正襟危坐,认真记录。

接下来的日子,培训内容一个接一个。

冯劫讲解大秦律法与政务流程,御史中丞讲解监察制度与官场规矩,太仆讲解交通要道与军需物资,连廷尉也来讲解了司法实务与案例分析。

这些来自朝廷一线的官员们,不讲华丽的辞藻,只讲实打实的经验与教训。

学子们如饥似渴,仿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看到了真实的官场世界。

一个下着小雨的午后,正当学子们埋头研读廷尉府提供的案例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