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位导演直接说出了这句话。
这既是对楚衍的包装策略,也是给创作团队的一颗定心丸。
名义上的编剧无需插手实际创作。
真正的话语权仍掌握在专业人士手中。
“要我说,电影这行讲究术业有专攻。”
陈导突然重重拍了下桌子。
“剧本创作,镜头语言,特效调度,哪样不需要沉淀?”
“不是随便挂个科研头衔,就能写出经得起推敲的科幻剧本。”
他斜睨了眼坐在角落的楚衍。
语气里带着不加掩饰的质疑。
祁远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目光如炬地盯着陈导。
“陈导,话可不能这么说。”
“这不是你们来挑三拣四的项目,是楚衍给各位提供的机会。”
“别把位置摆错了,这部电影的核心,是要展现楚衍的科研理念与思想,可不是给你们当个人秀场。”
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文化创新部的赖远和徐首眼神中透露出赞许。
“用狸猫换太子的方式,这是糊弄谁?今天文化部的领导都在,这种态度可不行。”
“我们既然要打造学术型艺人,就要做到表里如一,拿出真正的诚意。”
祁远语气愈发严肃。
“我相信以楚衍的科研水平和思维深度,完全能写出独一无二的剧本。”
“先由楚衍来创作,再找专业编剧,中科院的专家进行批注,结合意见修改。”
祁远转向楚衍,目光变得温和。
“你们想想,还有谁能比真正的科研工作者,更了解前沿科技的魅力?”
“他脑袋里装着的,是最鲜活,最震撼的故事,比那些闭门造车的编剧强得多。”
他环视一圈在场的导演。
“我们要的不是流水线产品,而是一部能直击人心,展现华夏科技力量的佳作。”
祁远最后总结道,眼神坚定。
“这可不是拍短视频!”
陈导率先发难。
“剧本要兼顾故事逻辑,人物塑造,商业卖点,更别提还得融入那些艰深的科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