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只是陪他经历过乡试三场的叶质安依旧完全不放心,坚持继续做他的陪考,打算在考场外头守着,甚至早早便已经提笔写好告示,又告知左右邻舍,道是悬济堂要停上一旬不看诊。
nbsp;nbsp;nbsp;nbsp;到了临考前日,早已做好万全准备的陪考人,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考篮与衣物、饭食,确认没有疏漏之后,才满目温柔地用轻吻唤醒了范愚。
nbsp;nbsp;nbsp;nbsp;该说不说,比起乡试时候的兄长身份,已然在京师扬名的叶质安,此刻可要紧张得多了。
nbsp;nbsp;nbsp;nbsp;第137章第一三七章。
nbsp;nbsp;nbsp;nbsp;而大约也是因为这回的身份有些不同,小神医整颗心都扑在了范愚身上,待将将要出发时,叶质安方才想起来,自家嫡亲的兄长、早已经升入太学上舍的叶质堂,也是计划的今科下场。
nbsp;nbsp;nbsp;nbsp;乌龙冲散了他原本有些溢出的紧张情绪,又恢复到了平日里的淡定模样,陪范愚一道早早出了门,往考场徐步走去。
nbsp;nbsp;nbsp;nbsp;较之安排在闷热八月的乡试,会试放在生意盎然的春日里头,于考生而言要舒服不少。却也有不小的可能,让人遭上一阵突来的寒意侵袭。送考时天色尚且昏沉,偶尔掠过的夜风便恰能叫人颤上几下,拢紧衣襟。
nbsp;nbsp;nbsp;nbsp;为了防止科举舞弊的单衣要求,此时难免令应试学子在风里打个寒噤。
nbsp;nbsp;nbsp;nbsp;又是连考三场,单衣、冷食,并狭小号房。
nbsp;nbsp;nbsp;nbsp;不得不说,科举除却筛选人的学识能力,对于应试者的身体素质,也从来有着不低的要求。
nbsp;nbsp;nbsp;nbsp;能走到会试这一步的学子,对于应考流程皆已是轻车熟路,倒是负责检查的人员,明显能看出来,态度要比乡试来得严肃不少。
nbsp;nbsp;nbsp;nbsp;作为朝廷筛选人才的最后一关本就重要,加之范愚亲身经历了的江南那起乡试舞弊案,也才将将过去没多久,是以今科会试的一应检查,都悄然加了力度,瞧着恨不得将考生所带的食物也给拆成粉末,好看清有无夹带似的。
nbsp;nbsp;nbsp;nbsp;等到一应物事查验完毕,考生悉数进入各自号房当中,便又到了开考前那段略显漫长的等候时间。
nbsp;nbsp;nbsp;nbsp;为了应考起得颇早,这段时间里又无事可做,范愚索性将木板铺好,和衣躺了上去,打算小憩个片刻。
nbsp;nbsp;nbsp;nbsp;至于心头不免盘萦的那点紧张情绪,他倒不是全然不受其影响,只是多年苦读并数次科考的经历,已然让他学会了尽量调节。等瞧见考题的那一刻,便是真正彻底投入到作答当中,将这些个情绪抛之脑后了。
nbsp;nbsp;nbsp;nbsp;无需系统的帮助,范愚这状态也同早年在使用系统经营时达到的专注状态一般无二。
nbsp;nbsp;nbsp;nbsp;会试同乡试一般分作三场,对范愚而言最需要重视、难度最大的策论一向被安排在最后一场进行。问治国安邦之策,寻朝廷合用之才。连同诏、表等公文书写,也一并囊括在第三场的考题当中,以求应试学子皆能够经世致用。
nbsp;nbsp;nbsp;nbsp;这样一来,前头两场的考题尽是学了多年、最为熟悉的内容,虽有难度,叫范愚来说,也实在是成竹在胸。
nbsp;nbsp;nbsp;nbsp;只是出于对除开殿试之外科举最后一道大关的重视,他还是仔细将文章反复打磨了数遍,才提笔来完成最后的誊抄工作。等到真正停笔,墨迹干透之时,天色不算很早。比起乡试时候的早早离场等候放排,范愚很是多花了些功夫在号房里头。
nbsp;nbsp;nbsp;nbsp;到了最后一场,方才是对他而言,这场会试的真正考验所在。
nbsp;nbsp;nbsp;nbsp;有言道是“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误煞人”。即便是参与会试者尽数经历了前边几轮考试的筛选,至第三场候场之时,依旧能看出来不少应试者的面色苍白、形容颓丧,既是体力不支,也有两场考试带来的心态影响因素在里头。
nbsp;nbsp;nbsp;nbsp;每场皆是提前一日入场,寅时便点名搜检,而后在狭小的号房里头呆上整整一日,至临考之日的子时方才发放试题。中间这漫长的一日时间,到了第三场时便显得格外难熬些。
nbsp;nbsp;nbsp;nbsp;范愚的状态依旧还算不错,却也能听见雨滴落在号房上传来的声响里头,间杂了临近考生的隐约泣音。
nbsp;nbsp;nbsp;nbsp;还能隐隐听见那道有些沧桑的声音,低低地叫着个名字,听着像是孩童的乳名。
nbsp;nbsp;nbsp;nbsp;约莫是寒窗数十载而屡试不第,谋生计与求上进的压力并在一处,又在风雨声中想起来了家中亲眷的期待目光罢。
nbsp;nbsp;nbsp;nbsp;范愚的思绪便也顺着风飘远,飘忽间,脑中浮现出来了幼时的记忆。
nbsp;nbsp;nbsp;nbsp;“将来阿愚也要和阿爹一般考取功名,等阿爹老了,就换阿愚来念书给你听。”
nbsp;nbsp;nbsp;nbsp;还是不认识多少字的稚童时,被父亲抱在膝上读书的小阿愚,曾同父亲这般说过。而今身在会试最后一场的号房当中,身上功名已经远超过当年定下的秀才目标,可范愚记忆中笑着说好的父亲,却已经模样都有些模糊了。
nbsp;nbsp;nbsp;nbsp;倒是当年的目标里头,同父亲一般得了功名便回去族学教书的想法,一直以来都不曾褪色。
nbsp;nbsp;nbsp;nbsp;系统要求建立的书院,早早便在范愚心底有了个雏形。烟雨江南,朗朗书声,携一人白首,便是众人眼中前途大好的少年天才,为自己择定的未来。
nbsp;nbsp;nbsp;nbsp;雨声、童年回忆,并未来憧憬,交织在一处,成了范愚的一场好梦。
nbsp;nbsp;nbsp;nbsp;醒后再过一个时辰,便该是发放试题之时了。
nbsp;nbsp;nbsp;nbsp;雨还在下,心情却无比明朗。落到笔下,便是蓬勃生机。
nbsp;nbsp;nbsp;nbsp;第138章第一三八章会试结束
nbsp;nbsp;nbsp;nbsp;也许是多年苦读到了收获的时节,也许是历次科考皆得了不错成果,积累起了股自信又一往无前的势。不论归因如何,这场会试并不能称作简单的考题,终归不曾将范愚难倒。
nbsp;nbsp;nbsp;nbsp;文思泉涌,兼以精雕细琢。
nbsp;nbsp;nbsp;nbsp;放排之际,迎着来接人的神医的目光,少年天才露出来个颇为灿烂的笑容。这笑意落在叶质安眼中,便叫他觉着天上高悬的温暖春阳都逊色了几分。
nbsp;nbsp;nbsp;nbsp;对自己的答卷可谓成竹在胸,加上早已完成了幼时的心愿,这回等待结果的过程,范愚其实本该感到些轻快。
nbsp;nbsp;nbsp;nbsp;实则不然。
nbsp;nbsp;nbsp;nbsp;哪怕在入了太学之后见到了其间学子的不俗能力,又经历了一遭从头学习策论写作的波折,范愚始终怀揣着些“野望”——他确确实实,想当当这个不及弱冠却六元及第的风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