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百姓在来往商贾那赚到钱,不用工司“推销”,自己都上门求购水泥。
求购水泥还能做什么。
做火炕呗。
现在又多了个纪大人的新政,还是两地一起做,工司主事则马不停蹄去办。
一个水泥作坊,让他提心吊胆很久。
这就罢了。
听说这次跟草原谈判时,他们预支昌河州官吏月俸的事,差点成为对方的筹码。
若不是纪大人的人脉广,还有盘算,估计就要被坑惨了。
经过这几件事,纪大人说什么,他干什么,绝对不拖延,绝对不多嘴!
吩咐完给老人家修火炕的事后,纪楚跟李师爷主要精力同样放在九月收粮上。
跟纪楚关系极好的宋大人都不大来打扰,他直接对其他作坊园老板道:“别在这种事上打搅他,咱们做自己的交易即可,粮食上的事,他可是绝不让步的。”
这是大实话,而且各地急着把牛运回去。
本来只用运牛,现在还要赶羊,甚至要买点昌河州岐州的山货。
这里的大山参品质太好了,内地里买不到啊。
往来商贾们,似乎发现一个新的宝库。
现在车马便利,小半官道都是水泥路,运输非常方便,以后应该常来才是。
宋大人帮着安抚了想见纪楚的众人,纪楚难得松口气。
昌河州现在有点太热闹了啊!
不过那麦子良种的收获,还有棉花收获。
让本地更是沸腾起来。
本地人还好,主要是外地人“大惊小怪”。
“这是在开玩笑吧。这麦穗对吗。”
“这棉花,为何这般白,纤维还这样长。”
“你们这土质极好啊!”
“我的天,还有这么大片的土地,外地人不许买?为什么啊。”
为了防止你们这些人购置大量土地囤在手里,普通人却无地可用。
这个小插曲并未影响众人的惊愕。
主要是这地方麦子产量太高了。
一亩地能产五百多斤粮。
就算用了好粮种,也比很多地方产量要高啊。
说是有一家人勤快,种得好,一亩都要有六百斤了。
太夸张了。
夸张到不少伙计都想留下来种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