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五万份杂志对于《当代》每一期的销量来说可以说是破天荒的,几乎占据了八成还多。
因为被部队方面是突然提出的采购要求打了个措手不及,印刷厂的机器昼夜不停地运转,还是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由于部队订单的突然性和紧迫性,出版社不得不临时调整印刷计划,这直接导致市面零售渠道出现短暂断货,进一步加剧了"一刊难求"的局面。
此时距离这一期《当代》上市发售已经过去了一周,《芳华》这部的口碑也已经呈病毒性在广大读者群体当中扩散开来。
《芳华》引发的阅读热潮并非偶然。
1979年2月开始的边境自卫反击战,虽然官方宣布在一个月内结束,但实际上的边境冲突持续了十年之久。
这场战争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而《芳华》恰恰是第一部以这场战争为背景的严肃文学作品。小说通过文工团员宫雪的视角和经历,真实展现了我国在那场战争中的正义,也歌颂了前线将士的英勇与牺牲。
正因如此,《芳华》在发表后的第一时间便获得了大量读者的关注。
。。。。。。
同一时间,滇省某县城。
一大型国企厂区内,刚刚退役的赵卫国正在值班室里整理着工作制服。
作为在那场战争中,因伤残而退役的军人,能在家乡找到这样一份安稳工作,他已经很知足了。每月五十元的工资,比县里普通工人高出近一倍。
他的工作轻松,每天只需守好厂区大门,其余时间可以在值班室内看书读报。
最重要的是,新工作离家近,方便他回家照顾父母和妻儿。
“小赵,新到的杂志!”值班室的门被推开,王建华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手里挥舞着一本《当代》杂志,“老张特意让我给你捎来的,说这期可有看头了!”
赵卫国接过杂志,手指在封面上轻轻摩挲。
二十多岁的他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这是南疆战场的经历给他留下的印记。
不等他翻开杂志,目光突然定格在封面上的加粗加重的两个大字——《芳华》。
“这名字。。。”赵卫国喃喃自语,不知为何心跳突然加快。
他迫不及待地翻开目录,找到指定页码,开始阅读起来。
“宫雪踮起脚尖,像一只轻盈的鹤,在排练厅的镜前旋转。七月的阳光透过高窗洒进来,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音乐戛然而止,她停下动作,胸口微微起伏。。。。。。”
开篇的描写让他恍惚间回到了新兵连的日子。
那时,部队文工团的文艺兵也在排练类似的话剧,为前线将士慰问演出。但随着阅读的深入,赵卫国的手指开始微微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