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学术会议那次,公司已经明白我的「天才」是能追逐天才俱乐部里的天才的「天才」,并肩而行也不为过。
然而我的态度亦是亲和,只是用一那由他的信用点的价值来确定学术会议的内容,算是意思意思收了费,还是对公司而言最容易支付的代价。
两次见面,态度都是平和,意识到了公司弄的小动作,都没有波及太多,就是发了一通绝不符合公司认知里的天才们的脾气,杜绝了公司了对我工作上的想法。
后续,没了。
纵观公司能够观测到的我的工作生涯,发现我在日常生活里完全是个普通人心态,不是什么大事。
就算有违和感,那也是【天才在努力去成为一个普通人】。
重点是【天才不介意分享自己的成果,且基本上等于白送】。
我要是还在市场开拓部工作,看到跟【我】一样的天才,我也会非常高兴,因为很好搞定,有对比才知道一个正常的有人性天才是多么稀缺。
一个天才只在意自己的研究,而不在意其他时,钱都是送不出去的,公司的技术更迭根本跟不上天才们手搓出来的仪器,他们需要的原材料都很难得,在公司内部跟神体琥珀一样,有价无市。
问我为什么这么清楚?
因为市场开拓部接触过天才俱乐部的阮·梅,这位生命科学上走的太远的天才还是我负责接洽的。
理由是“阮·梅女士对你比较有兴趣。”
这句话足以让奥斯瓦尔多脸上出现计划被打乱后的烦躁,可见其杀伤力。
接洽后,这位天才,这位看起来气质婉约亲切的天才,并不提及这次合作的事宜,她只是专注的注视着我,“亲爱的,你看起来非常疲惫,要休息一会儿吗?”
我不敢在一个生命科学上的天才面前入睡,她没有强求,也显而易见的不是来跟公司洽谈合作的。
她只是用安静又绝不能让人忽略的目光注视我,如同凝望一个生命领域的难题。
“亲爱的,你能将自己送给我吗?”
“或者,我要同你交换什么,才能得到你?”
这么个谈话氛围,我拿到了她的联系方式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公司竟然没让我……嗯……出卖一下自己。大抵是危险性太高,我跟她再接触一段时日,可能就不是公司的P45了,而是阮·梅的助手。
阮·梅女士对跟公司合作的意愿不高,能坐下来接触公司,可能仅仅是因为对我感兴趣。
接触过程都称得上克制——她并没有用肢体接触我,没有试图走近我,在一个安全距离内,同我谈论着生命的奥秘——但除此之外,什么收获都没有。
常事。
倒不如说跟这群天才们接触,挫折才是正常的经历。
正因为我本人接触过天才俱乐部的天才,公司这边也有了屡败屡战的经历,综合之下,我知道一点公司会用来绑住我的办法,也不稀奇。
【我】在天才的分类里称不上正常。
只用极小的代价就能得到可观的回报,精神上的需求也贴近常人,公司上一次碰到略有些相似的天才是利尓他,比起利尓他,【我】又不算真正的无私。
【我】有需求。
是可以让公司完美贴合上的需求。
那么,这需求,公司自然会想办法提供,好让【我】成为公司的资源。
而需求,无外乎物质上和精神上的。
物质上公司已经给了【我】一颗星球,精神上,自然会有对应的策略。
老三样就是精神上最平滑的一个过渡。
久经考验的。
公司需要先有一个确切的渠道把握【我】的精神需求,才好更好的定制出【我】的精神特攻。
所以我才说P45的青年摆在我面前会比较好理解。
虽然也是位高权重,但顶头上还有存在感极强的主管,资本家的气息掩掩还是不太突兀,又是人精,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地位和尊重都有了,还有一丝被同病相怜的可能,最重要的还是物美价廉。
用P45时的我的思维来看,确实是物美价廉,没说错,无论走老三样中的那一条,或者是含混着都行。
利益确实永垂不朽,然而那得是能找到在双方眼中都永垂不朽的利益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