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朝廷推出来限制王导的外戚重臣,平日里没少针对琅琊王氏,而在国家危亡的最后时刻,反倒是山氏、诸葛氏给了大晋朝最后两下。
理由再多也没用,就是怕死,就是门户私计,没什么好多说的,山遐也不愿在这些事上辩解,他自己都没脸多说。
“陛下勿忧,邵勋有容人之雅量,必不至于做得太过难看。”说完自己都怀疑的鬼话后,山遐不忍多看司马裒重新亮起的眼神,径直出了太极殿。
******
山遐的使者是山玮、杜乂二人。
他俩趁夜出了丹阳郡城,然后还特意绕了下路,避开两军筑垒区域,免得被误伤,然后才赶到了郭诵营中。
“郭将军。”二人通名之后,便躬身行礼。
郭诵从怀中取出一张纸,仔细看了看后,又对杜乂说道:“使者且将姓名写一下。”
杜乂不以为意,在纸上写下了“杜乂杜弘治”五字。
郭诵对比了一下,确认无误后,热情了许多,上前一把拉住杜乂的手,道:“杜公请坐。”
杜乂笑眯眯地坐下了。
“山府君也坐下吧。”郭诵指了指旁边一张不知道从哪搬来的坐榻,说道。
山玮点了点头,不是很踏实地坐了下去。
“城内如何了?”郭诵问道:“大军不日即至,再不降可就晚了。”
“此番而来,正是为了此事。”杜乂说道:“一时三刻之前,王导已死于自宅。中领军王处明卧病于榻,部将、僚佐人心惶惶,山都督正遣使者劝说,想必日出之前就会降顺。棘手之处在于司马无忌、司马羕二人。”
“司马无忌率四千众与将军所部对峙,固然该死,然其可破也。”杜乂说道:“丹阳郡兵乃至历阳镇兵自后掩杀,司马无忌猝不及防,定然大败。然司马羕一直滞留京口未归,许是在煽动北府军顽抗,不可不防。”
“此事易耳。”郭诵说道:“待舟师大至,江北大军齐齐南渡,破之易如反掌。”
“将军所言极是。”郭诵都这么说了杜乂自然不会废话,直接道:“那就无妨了。台城已尽在掌握,若将军应允,今夜便可南北夹击,取司马无忌头颅,抵定大局。”
“就这么办了!”郭诵一拍大腿,咬牙道。
他也是胆大的,手头不过几百兵,就敢与山遐南北夹击,消灭拥有四千军士的司马无忌部。
“不过——”他似是想起了什么,脸色一肃,道:“破敌之后,不要急着收兵,应把守各处要道,勿要令贼官贼将跑了。”
“是。”杜乂拱了拱手,说道。
其实要跑早跑了,现在还留在建邺的就没打算跑。
“不知杨将军在何处?”杜乂又问道。
“他应还在长城、阳羡一带,前些时日刚刚大败刘超、赵胤,应很快就要来了。”郭诵说道。
杜乂松了一口气。
要想控制这么大一座城池,几百人甚至几千人是远远不够的。万一因兵力不足再出点什么乱子,可就不值当了。
是夜,山遐遣督护周光率三千兵出城,联合丹阳郡兵两千,与郭诵部前后夹击,大胜。
司马无忌单骑走免。
日出之时,晋中领军王舒“病逝”,尚书令卞壸自尽……
郭诵也不急着进入台城,他的兵不够,在长干里就地扎营,同时将情况报给杨勤,催促其速速进兵。
九月十三,杨勤还没来,汤祥率万余兵马赶至,进驻石头城。
与此同时,堂邑、广陵一带船只密密麻麻,大规模的渡江已然展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