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书库

书包书库>被儿媳摸到硬的公爹 > 第43章(第3页)

第43章(第3页)

于圣上,善则称君,过则归己。采公议,别不肖,敷闻于上,咸思竭力,心无所隐。

陛下登基之初,礼贤谦介,屈已从人,而如今朝中大臣屡屡上疏陈表,上不审察其根源,却杜谏者之口。

太师垂询谢某苦衷,谢某确有苦衷,我虽有报国忠君之心,奈何圣上颜色不接,恩礼不加,间因所短,诘其细过,谢某即便有聪辩之略,莫能申其忠款。”(我那么忠心,皇帝他挑刺,不听直谏,难伺候。)

他说到这里,苦笑了一下,看向曹太师的目光带上几分讥讽:“如此情状,太师待如何进言求情?就不惧圣上将太师亦归于“谢党”,一并收押入监吗?”

曹太师和谢次辅是人尽皆知的死对头,一狮一虎咬得死去活来,把他也归于“谢党”那就是个天大的笑话了,曹鷃听到谢景修这气话也不由面露哂笑,可是笑意尚未达眼底,便硬生生在脸上僵住。

“结党”,皇帝先拿谢景修开刀的理由不是他在朝上不听话,而是之前自己安排弹劾他“结党营私”的奏疏起了作用,冲撞皇帝只是一个好借口。

结党,权力,这才是重心。

谢景修不知道吗?他肯定知道,蛛丝已成网,他骑虎难下,除了抱怨皇帝不辨他忠君之心还能怎样?

没人救得了他,皇帝要对付的不是他,而是结党的清流。

那自己这边呢?朝中上上下下布满了他曹鷃的人。皇帝对付清流先抓了党魁谢景修,那若要对付他,皇帝会如何?

曹太师想到这里,有些坐不住了,但他历经三朝,早已修炼得炉火纯青,心里再慌面上也镇定若水。

“皇上乃圣德之君,君恩下流,臣情上达,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

雁行你年轻气盛,一时失言冲撞了圣上,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待过得几日陛下气消了,朝中自有厚义载德之士上疏陈情,内阁次辅乃肱骨重臣,想必圣上也不会过多为难你,且安心等待便是。”

曹鷃假意安抚谢景修的同时,还闭着眼睛拍了皇帝一顿马屁,心中想的却是回去就放出谢阁老在大理寺日夜受刑苦不堪言的消息,安排人去挑唆清流赶紧替谢景修上疏求情,求的人越多越好,激怒永嘉帝,用谢景修的命投石问路,看看皇帝究竟打算做到哪一步。

“呵,如今西北战事方起,荣亲王又远赴大同,皇上手握兵权,正是忧心战事的时候,怕是消不了气了。”

曹鷃皱起眉头看谢景修,这人以前说话一向涓滴不漏,勾搭上了儿媳妇后就开始不对劲,儿媳被弄走了像吃了火药的怨妇一样,和谁说话都怨气冲天,果然是红颜祸水,沉迷女色连命都不要了。

他懒得再和谢景修多啰嗦,虚虚客套了几句便起身离去,心中暗忖:既然他自己找死,那就送他一程吧。

果然,听说谢阁老莫名受重刑,清流炸了锅,皇帝没发话,他们却安耐不住,一窝蜂地替次辅求情申辩,捎带着攻击曹党,弹劾大理寺卿滥用私刑目无王法。

永嘉帝把这些奏疏一一过目,面上不见息怒,每日早朝听众人口若悬河吵吵闹闹也只是阴沉着脸,不置可否。

就在曹鷃觉得皇帝也就这样了,到底不敢真的动内阁次辅时,皇帝再次召见了谢景修。

说召见也不对,他并未亲自见谢阁老,只是毫无征兆地派司礼监的人把他从大理寺带出来,整理仪容换上官袍,喊到干清宫外,直接赐了他一杯鸩酒。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罪臣谢景修,扰乱朝纲,藐视皇恩,无人臣之仪。

亏礼废节,谓之不敬;独揽大权,谓之不忠;苛待家眷,谓之不仁;秽乱内院,谓之不端。

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

恃权势之大、党修之众,意蔑天子,负圣智之明,心轻君上,傲长志满。

通小臣,结朋党,侮殿上,犯十恶,大不敬。

今特赐鸩酒一杯,赐令自裁,以示天恩。钦此——谢恩——”

身周站了两排禁军侍卫,宣旨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谢景修头戴乌纱,身着锦鸡正红卷云纹官袍,垂首交手作揖,跪在殿前,面色惨白,走投无路。

“罪臣,谢景修领旨……”

永嘉帝突然来着这么一出,没人来得及反应,恐怕都没什么人知道,在朝中呼风唤雨十多年的次辅大人。

因为得罪了皇帝,这就要被冷酷蛮横的君王处死了。

谢景修从太监端过来的黄锦托盘上缓缓接过装着清酒的白玉瓷盏,双手握着酒杯止不住颤抖,却又不得不勉力稳住不让毒酒洒出来。

他低头凝视杯中毒酒,踟蹰不动,还没有收到颜凝的回信,喝下这杯酒,恐怕就看不到她会在信上写些什么了。

皇命难违,君权从来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最终,他还是慢慢举起杯子,缓缓闭上眼睛,仰头一口饮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