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婶“呵”了一声,满脸都是“你编,你再编,看我信不信你就完了”,嘴上倒还给他留了几分情面,“二爷别不好意思了,我今日都亲眼看见了。”
“看见?看见什么了?”徐茂行愕然了一瞬,很快就明白了过来,顿时又好气又好笑。
从这辈子出生开始,他就知道古代大家族里的公子小姐,都没什么隐私可言。
莫说是像话本里那样小姐丢张帕子甚至是投根簪子给穷书生做定情信物了,就算是衣服上的金线少了一截,不必等到第二天,丫鬟当天晚上收拾的时候就检查出来了。
想来因着昨夜他们小夫妻洞房花烛,福婶怕紫鹃一个黄花闺女不懂事,赶过去帮忙收拾床铺时,直接就发现他俩根本就没圆房。
“哎呀,这事我和奶奶心里都有数,你就别管了。”徐茂行无奈道,“奶奶的身子什么样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是那么禽兽的人吗?”
福婶闻言,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两只眼睛传达出了一个信息:想不到这位爷也会体贴人了!
徐茂行:“……福婶,你那是什么眼神?你写信问问我娘,我可是最懂她的心思了。”
福婶意识到自己的神色太过露骨了,讪讪一笑,干脆把那几册书都给了徐茂行,“既然二爷心里有数,那老奴也就不瞎操心了,你们两口子商量着来吧。”
说完就找了个借口,迅速遁走了。
徐茂行抬头看了看健步如飞的福婶,又低头看了看封面一本正经的书册,嘴角一抽,最终也只能把这些不好见人的书册藏到了书房里。
然后,继续读书。直到前后两篇赤壁赋都背熟了,推窗看看天色,也到了用午膳的时候,这才夹好书签,起身去找黛玉了。
紫鹃正端着针线筐,在廊下借着天光做衣裳呢,见他回来急忙起身迎接。因着早上那回事,她看见徐茂行,神色多少还有点不自然。
对此,徐茂行全当一无所知,只是顿住脚步问道:“奶奶这会儿干嘛呢?”
紫鹃道:“正整理嫁妆里带过来的书册呢。”
提到“书册”二字,不免就又想到老太太特意给的那两册,想到今早她好奇看的那一眼,只觉得脸都要烧透了。
——这世上怎么会……怎么会有这种书?
为了避免她过分尴尬,徐茂行也没再多问,点了点头便自己掀帘子进去了。
在正房里没看见黛玉,他便直接推门进了打通的西厢房,那里已经被他改成了一个小书房,是因早知黛玉喜爱看书,才特意改的。
林黛玉果然在里面,百叶窗已推开,她正就着天光,把书册分门别类摆到了书架上。
因贾母知道王夫人的为人,给她收拾嫁妆的时候,除了把林家的藏书都给她装了来,剩下的就是黛玉从前穿过的衣裳,和如今已不大时兴的布料,王夫人必然看不上。
真正实惠的是那偷给的一千两银子,还有存在钱庄里的一些物件。
徐茂行凑过去看了看,见他是按经史子集排布的,便也跟着帮忙。林黛玉听见动静转过身来,看见是他,下意识露出笑容来,问道:“这是放学了?”
“有什么放学不放学的?郭先生给我放了三天假,他自己也回家去了。我是看着时候不早了,变回来陪你一起用午膳。”
他一边说着,一边把一部《竹书纪年》摆到了放史书的地方。摆好了之后才说:“你也别忙活了,用完午膳再说吧。”
林黛玉也把手里那本放进去,点头道:“也行。”
两人一同出了西厢房,又到外间的盆架子上,就这铜盆里的清水净了手,一边擦手一边叫紫鹃摆饭。
外头的紫鹃应了一声,掀开帘子把针线框放进门内,便起身拍了拍裙子上沾染的红茸,去厨房看午膳了。
因着家里的人少,每个人承担的差事就多了。
比如珊瑚虽然也是伺候林黛玉的丫头,却大部分时间都在厨房守着;福婶虽是管家娘子,但后厨和各处嫂嫂的事她也得管着。
紫鹃过去的时候,两人已经把主子们的午膳放进了食盒里。看见她来,福婶便笑道:“你来的正好,已经装好了,和珊瑚一起提过去就行。”
说这话她又走近紫娟,低声问道:“怎么样?二爷和二奶奶那边,都是怎么说的?”
这话问得不明不白,紫鹃却是一听就明白了,脸颊瞬间爆红,也压低了声音说:“二爷刚回来便叫摆饭,我也没来得及听他们说什么。”
“那就伺候用膳的时候听听。”福婶拍了拍她的手,神情十分郑重,仿佛把千钧重担都压在了她的身上。
原本紫鹃一个姑娘家,谈这个话题就有些超纲,再被她这一弄,当时觉得浑身上下都不自在,胡乱点头道:“福婶放心,我会留心的。”
福婶拉着她的手陪笑道:“好姑娘,我也知道这事儿是为难你了。但家里和奶奶最亲近的就是你,若交给旁人去办,岂不是让奶奶更加尴尬?”
果然提起黛玉,紫鹃的神色就变了。她略微思索了片刻,反握住福婶手点了点头,“福婶放心,事关二爷和奶奶,我一定会上心的。”
说完便主动提了那个大些的食盒,让珊瑚提了小的,两人一同回了正院。
午膳还是摆在耳房里,紫鹃打开食盒,把两荤两素四碟菜摆在桌上。随后珊瑚也把自己提着的汤羹米饭摆上,两人把十盒暂且收到了屋子的角落处,就要伺候两人用膳。
黛玉笑道:“你们也不必忙活了。就这么大个桌子,我们自己吃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