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她又疑惑,“若是没记错,之前是于成龙坐镇江南,他允许明珠这样搞?”
没等皇帝回答,她又问起了另一个关键人物,“那个江宁巡抚是谁?”
江宁巡抚是三年任期,不可能任由一个人长时间担任,此人若是不出错,应该已经入京才对。
“江南设有两个总督四个巡抚,于成龙担任两江总督,总管江南、江西、河南事务,下面四个巡抚分别是……”
皇帝报了名字,宝音听到一个熟悉的人名。
“余国柱跟明珠什么关系?”
[若是没记错,这人应该是明珠的朋党。]
皇帝给了她一个肯定的眼神。
“这人是能臣,不能动。”
主要是江南卖官只是开了个头,影响不大,没到不能收场的时候。
宝音翻看资料笑了。
[再过几年,江南的官要被明珠和这个余国柱卖完了。]
皇帝叹息一声,为明珠也为自己。
明珠可是他的左膀右臂,谁能想到会走入歧途。
他简单说了后续,还有各方涉案人员的处罚。
“至于于成龙未能及时上报,看在他已经年迈已经归乡,就不追究其责任了。”
宝音明白江南之事在这件事上算是画了句号,虽然没听见对明珠的惩罚,但是她知道明珠已经走到头了,哪怕官复原职也不可能得到重用。
皇帝不可能打自己的脸。
这件事宝音真正感觉到过去,是蓝玉送进宫的一封信。
信中描述,关怀胜已经启程回盛京,他们的人会护着安全送达。
毕竟人一下将赫舍里家和佟家耍得团团转,将两家得罪个精光,在皇帝眼皮底下,不会有性命之忧,回了盛京就不一定了。
宝音沉思后,在信上留了一句,让蓝玉问问关怀胜愿不愿意去海外。
哪怕是她也无法保证能从这两家手里保下他性命。
不对他逃兵举动置词,光是凭他豁出去一切为养父养兄讨个说法,就证明其是一条汉子。
虽然这中间她被迫扮演了一个反派身份。
想到这里她撇了撇嘴。
***
天子脚下,哪个报纸敢肆无忌惮将官场上的破烂事报出来,还请了人将个中蛛丝马迹都扒出来,大概也只有《世界新闻报》了。
报纸背后有一座扳不倒的靠山,没见明珠都倒了,宫里那位也没受到影响吗?
以真假县令为主版的新闻一经刊登,这期报纸就脱销了。
北京的报纸胆量之大是任何地方都比不上的,因为这里的报馆有个带头大哥。
只要带头大哥敢报,还没出事,其他报馆才会跟上。
与之相比,江南的报馆就跟小绵羊一样,不是转发京城报纸的新闻,就是报道一些岁月静好,江南富贵繁荣的新闻。
被一个个炸裂新闻培养的京城民众已经有了很好的适应能力。
不过这真假县令涉及千里之外的江南还是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十万份报纸,一早上就被人抢光了,有不少是被各地报馆委托购买的商人采购。
这期报纸话题太过敏感,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被禁了。
懂的都懂,越被禁的东西越畅销。
皇帝忙完了政务,趁着用膳工夫翻看报纸。
他已经习惯通过报纸了解信息,还有报纸上的天气就比较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