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二林环顾了一圈,"小妹你瞧,这梁柱上最显眼。"他抬手指着,“正对大门三丈三,任谁进来都瞧得真真儿的!”
三人争执间,清脆的童声兀的响起,"苏姨,挂这里!"芽儿踮脚指着柜台后的砖墙,“客人买肉时正好瞧见。”
苏二林挠着后脖颈的青茬直笑:"小机灵鬼,主意倒是不错!"
他边说边展开卷轴,沈氏忙凑了过去,指腹抚过商济会三个字:“这墨香里,我感觉都掺着银钱响儿呢。”
苏二林找来了梯子,在墙上比划着合适的位置,用钉子做好标记。
沈氏则在下面扶着梯子,苏玉娘站在一旁,手里拿着字,眼睛紧紧盯着墙上的标记,指挥着苏二林:“再往上一点,对,再往左挪挪,好嘞,就这儿。”
苏二林将钉子钉进墙里,然后接过字挂了上去。
三人退后几步,仔细端详着。
“挂得真好,这字往这儿一挂,咱们铺子立马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沈氏满意地点点头。
苏二林也笑着说:“是啊,以后这就是咱们铺子的招牌了。”
苏玉娘看着那幅字,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希望咱们的生意能像这字里说的一样,越来越好。”
三人又忙了一下午,客人渐渐少了下来,眼看菜品就要卖空了。
苏玉娘擦了擦额头的汗,宣布打烊。
忙完立马就给小豆子和芽儿结了今天的配送费。
"今儿辛苦。"苏玉娘割下两片猪头肉,"路上经过王记烧饼摊,记得捎两个芝麻火烧。"
小豆子接过肉时,和芽儿异口同声的说道:“谢谢苏姨!”
送走小豆子和芽儿,三人一起收拾好东西,将剩下的都装进竹篮,带回家当晚饭吃。
三人赶着牛车,沿着乡间小路往家走。
牛车吱呀吱呀地响着,伴随着三人的说笑声,格外温馨。
回到家,苏明瑜正坐在院子里看书,见他们回来,连忙迎上来:“娘!你们回来了!”
苏玉娘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咋没见你哥哥们呢?”
苏明瑜压低声音说道:“自从那日夫子说大哥能考明德书院以后,大哥日日埋头苦读,也不跟我们一起玩了,就想着一举考上,为你争气呢!”
苏玉娘把竹篮搁在石磨上,揪了揪苏明瑜的小揪揪:“用功是好事,可人呐就像弓弦,绷太紧容易断。”
明瑜歪着脑袋,发带上的小铃铛叮铃作响:“娘,弓弦断了会怎样呀?”
"就像村头老秀才家的书呆子,读成斗鸡眼了!"康富突然从房梁上倒挂下来,吓得明瑜"哇"的一声,上去就给了他一拳。
苏玉娘拍了下康富的屁股:"快下来!灶王爷瞧见要往你碗里掺沙子。"
沉吟了一下,转头对明瑜说:“劳逸结合就是说读书累了就逮蚂蚱,逮完蚂蚱再读书。”
“读书累了,就出去玩会儿,等休息好了,再回来接着读书,这样脑子清醒,学东西也快。就好比咱们卤东西,一直煮着,肉就老了,得时不时看看火,该小火就小火,该关火就关火,这样卤出来的肉才好吃。”
明瑜眼睛一亮:“我明白了娘,这就叫我大哥出来陪我玩!”
苏玉娘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说道:“对咯,就是这个理儿。你去跟你大哥说,让他别太累着自己。”
苏明瑜蹦蹦跳跳地跑开了。
“今儿大家都累了,我去厨房给你们做好吃的。”苏玉娘拎着竹篮走进厨房。
她刚进厨房,正准备系围裙,忽然听到身后有脚步声。回头一看,竟然是苏家平,平日里几乎不跟她说话的苏家平,竟然蹭到了厨房门口,脸上带着几分局促。
“嗯……”苏家平挠了挠头,声音有些低,脸肉眼可见的变红,“。我能不能跟着你学做菜?”
这孩子自打她回来苏家,见他三个月说的话还没康富一天多。
还没等苏玉娘说话,他转身就想走,“没事,我不学也可以,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