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夫扬起鞭子,马儿扬起马蹄,往紫禁城方向驶去。
第104章交锋
林家的马车在宫门口便停了下来,黛玉嘱咐雪雁在外头等着她,只点了乌若陪着她入宫,是的,尽管胤祺已经去宫中跑了一趟,却仍然不是那么放心,又指了乌若伴着黛玉入宫。
指婚旨意下了后,黛玉成为五阿哥福晋一事彻底定了,日后她便名正言顺是乌若的主子,乌若对黛玉更加尽心起来。
退后半步跟在黛玉身后,时不时轻声与她讲解着路过的宫殿是什么宫殿,住着哪位主子,没有住人的宫殿又是作何用途,这却是以前黛玉入宫时没人和她说过的事情。
黛玉却并不恼怒,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之前尚未定亲,胤祺住在林家倒也说得过去,现如今定亲了,胤祺住林家却与礼不符。
现如今大阿哥都领着妻女住在宫中,长幼有序,胤祺提前在外头开府,必是不能的,这两日已经着手收拾,准备搬回宫中了。
黛玉也听父亲说过胤祺自幼出宫,住在林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疯和尚的批命,她与胤祺若分开,两人都得不到好,但目前婚事已定,她和胤祺的关系已经比同住林宅更加密切,想必胤祺搬回宫也无大碍。
至于胤祺何时能够开府别居,却要看康熙的心情,大阿哥的府邸好歹已经选址开工,三阿哥、四阿哥和胤祺的府邸,却刚提上日程,若是康熙有了其他考量,想将他们在宫中多留几年,说不得黛玉都得在宫中住段时间。
黛玉听着乌若恭谨有礼,却事无巨细的介绍,知晓这是乌若对她的投名状,侧着头,仔细听着,一一记下。
就这样,乌若说得仔细,黛玉听得认真,很快就到了宁寿宫,此时黛玉的额头上已经出了点点汗珠,原本昏暗的天空中露出鱼肚白,将靛蓝的天空照亮,渐渐地,天色愈发明了,从云层中能见着隐约露出的金光,当黛玉见着宁寿宫上的匾额时,正好瞧着日头从天边一跃而出,金光大盛,瑞气千条。
正在这时,又来了另外两队人。
“姑娘,是董鄂家和乌拉那拉家的姑娘。”乌若凑近黛玉的耳旁,悄声提醒,另两人身旁的嬷嬷也都低声说了些话。
无需乌若提醒,黛玉便已经从他们身上一般无二的衣裳明了彼此身份,这都是内务府统一送去的,阿哥嫡福晋的吉服。
宁寿宫前不容喧哗,黛玉与董鄂氏和乌拉那拉氏相□□头致意,便算全了礼节,随后也不发一言,在宁寿宫门口等着皇太后的宣召。
守门的小宫女见过礼,急促地走进去,与皇太后通传。
皇太后一听,止住与妃子们说笑:“还等什么,还不快让进来。”
妃嫔们亦连连应和,深宫寂寥,后宫中好长时间没有如此热闹的事儿,凡是叫得上名号的妃嫔,全部到了宁寿宫中。
听了小宫女的传话,几人将引路的宫人留下,董鄂氏、乌拉那拉氏以及黛玉按着顺序入了宁寿宫。
宁寿宫的正殿里,满满的全是人,较之新年请安,也少不到哪儿去。
黛玉微微抬眼,不动声色地将屋子里的人身上扫过,收回视线。
只见皇太后穿着明黄色吉服坐在上首,头上戴着层层叠叠嵌了九层的朝冠,足见郑重。
皇太后之下坐着的,是同样大妆的佟佳皇贵妃,只不过厚重的脂粉也掩饰不住佟佳皇贵妃灰败的脸色,显见是沉疴难愈。
除此之外,荣妃、宜妃、德妃亦是打扮地格外喜庆,脸上的笑意更是没有停下来过,这是第一次正经受儿媳妇的礼,想必都很是上心。
至于惠妃及其他妃嫔,这一日不过是看热闹的陪客,穿着打扮上带着喜意又不至于喧宾夺主。
打量过后,黛玉定下心来,对于如何行事有了几分思量,她垂下眼,恭敬地随着其他人一道行礼。
皇太后坐在上首,将几人的表现看在眼中,董鄂氏圆圆的脸蛋,瞧着便是个活泼的;乌拉那拉氏容长脸儿,神色严肃,见了这么多的妃嫔,也不过是脸色稍微白了点,很快就镇定下来,这份稳重,想必与老四很配;至于黛玉就不用说,这是皇太后亲自挑出的,容貌心性手段见识无一不佳。
“都是好孩子,”皇太后赶忙让宫人将三人扶起,又点了点头,苏曼一拍掌,宫女们端着三个托盘走了过来:“这是我给你们的见面礼,日后都要好好的过日子。”
三人齐齐行礼,谢过皇太后的赏赐。
黛玉拿到手上的,正是那个金丝刻松鼠嵌绿宝石簪子,黛玉一瞧,只觉着这簪子处处和她心意,再往旁边望去,只见董鄂氏与乌拉那拉氏的也是金簪,却瞧着就沉甸甸的,虽说也价值不菲,却不见多少新意,黛玉便知,她拿到的金簪,必是胤祺特意挑的,握着金簪,黛玉低着头,抿着唇,悄声笑了,只觉着好似吃了新酿的蜜,从头到脚都是甜滋滋的。
董鄂氏与乌拉那拉氏也害羞地接过了簪子,又向皇太后谢恩。
“收了簪子,可就是我们家的人了。”安静的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的宁寿宫中,突然传来含着笑意的声音,却是惠妃在打趣:“这一个个水灵灵的,我看着都喜欢的不成,可惜我的胤褆不成器,没有这福气。”
大阿哥胤褆已经娶妻,嫡福晋是尚书科尔坤之女伊尔根觉罗氏,作为康熙第一个成亲的儿子,康熙为胤褆挑选嫡福晋很是费了一番心,家世、样貌、性情处处拿的出手,指婚旨意刚下的时候,惠妃不知道多高兴。
然而伊尔根觉罗氏与胤褆成亲后,就将他彻底笼络住了,惠妃送过去侍候的人,都近不了胤褆的身,这让惠妃忧心不已,只觉着与儿子越来越远。
若只有此事,惠妃勉强还能忍,然而最令她生气的是,伊尔根觉罗氏嫁过来后,连续两胎都生了女儿,任她如何苦口婆心,胤褆就是不愿意与其他人生子,惠妃所想的,凭借长孙讨取康熙欢心,就如镜花水月。
这让惠妃对伊尔根觉罗氏愈发不满,借着一切机会刺她。
侍立在惠妃身后的伊尔根觉罗氏脸上难堪之色一闪而过,很快又恢复成柔顺模样。
董鄂氏圆圆的眼睛睁大,无措地说不出话来,乌拉那拉氏守拙持静,更不言语,至于黛玉,也知微微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