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书库

书包书库>退婚夜,夫人带大佬狂虐渣男白月光 > 第83章 峰会上的刺杀企图(第1页)

第83章 峰会上的刺杀企图(第1页)

特种合金铸就的四壁散发着恒定的低温,将这间无窗的囚室变成一个冰冷的金属盒子。空气干燥而稀薄,每一次呼吸都像是砂纸刮过喉咙。傅凌鹤背靠着冰冷的墙壁,电流攻击残留的余痛如同无数细密的毒针,在他四肢百骸间游走,手指尖端的麻痹感尚未完全消退,微微的刺痛提醒着他不久前经历的粗暴对待。新增的监控探头在天花板和角落无声地转动,冰冷的镜头如同没有感情的复眼,将他囚禁在全方位的监视之下。

然而,这些生理上的不适与环境的压抑,都被他强行摒弃在意识的边缘。他的整个心神,都沉浸在那一串如同魔咒般的数字序列中:40。7128,-74。0060,128。8。

纽约市。这个全球金融与权力的心脏,因为前两个数字,已经在他脑海的虚拟地图上被清晰地标记出来。“Geo-Anchor_Node_03”,那个军方讳莫如深、甚至不惜撕破脸皮也要阻止他进一步探查的标识符,无疑指向了这座国际大都会地底深处的某个物理实体。军方的恐惧,他现在已经能够清晰地感知并理解——那不是对信息泄露的恐慌,而是对一个真实存在的、能够绕过他们所有网络防御体系、直接从物理层面引动不可控“逆流”的“管道”的极度畏惧。一个足以撬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深水炸弹”。

但,128。8。这个序列中最后的数字,依旧像一道最坚固的锁芯,阻挡着他通往真相的最后路径。

他再次调阅了脑海中所有关于苏晚博士的零散信息。那些军方提供的、经过筛选的技术资料片段,云筝冒险传递的“深海管道”这一石破天惊的关键词,以及他在“智核”系统中挖掘出的、带有苏晚独特技术签名的“Delta-Stream_Relay_07”接口。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结论:苏晚博士的布局远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宏大和深远。她不仅仅是在数字领域构建了一个系统,更是在现实的物理世界,在星球的“地脉”之中,埋设了真正的“管道”。

128。8会是什么?

最初的几个简单猜想在他脑中的虚拟分析平台上迅速被模拟和排除。

物理深度?一百二十八点八米?或者某个更深的单位?对于一个横跨大洋、牵动全球的“深海管道”而言,这个深度值显得过于具体,也过于……浅薄。苏晚博士的设计,绝不会如此直白。她习惯于将核心逻辑隐藏在复杂的多层结构之下,用看似无用的参数或废弃的协议作为伪装。

单一的能量阈值?比如激活“Geo-Anchor_Node_03”所需的特定能量单位?有可能,但依然缺乏苏晚博士作品中常见的那种精巧的耦合性。她对能量的运用,往往与环境、与特定的波动周期、与某种更深层次的宇宙法则相关联。

傅凌鹤强迫自己回忆起苏晚博士那些略显艰涩的理论片段,那些在他过去参与“天枢计划”时偶尔接触到的、关于“地脉能量谐振”、“多维时空理论应用”的探讨。苏晚博士曾痴迷于寻找宇宙中那些隐藏的共振频率,她相信物质世界与信息世界之间存在着可以通过特定“密钥”和“频率”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通道。她甚至在一些早期的、未被军方完全理解的废弃协议栈中,尝试嵌入过一些基于非标准物理参数的特殊调用机制。

军方对“Geo-Anchor_Node_03”的极端反应,那种近乎歇斯底里的恐惧,不仅仅是因为它在纽约,更可能是因为它所代表的激活方式和后续效应,完全超出了他们的理解和控制范畴。

如果128。8并非一个孤立的、静态的数值呢?

这个念头像一道闪电划过傅凌鹤混沌的思绪,瞬间照亮了一条全新的路径。他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起来,记忆宫殿中无数关于苏晚技术风格的细节被重新组合、推演。

苏晚博士对“地脉”的理解,并非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一种流淌于星球深处、具有特定波动周期和能量特性的复杂系统。她曾试图将“智核”的某些功能与这种地脉能量进行耦合,以期获得更稳定、更强大的运算支持,甚至实现某种形式的超远距离量子通讯。

128。8……或许,它是一个动态参数?一个与“Geo-Anchor_Node_03”所在区域地脉能量特定节点的波动周期精密耦合的相位值?或者,它指向一个极其短暂、却又至关重要的时间窗口,只有在那个精确的时刻,配合正确的地理坐标,才能唤醒那个沉睡的锚点?

傅凌鹤的呼吸微微急促起来。这个假设让整个谜题的复杂度提升了数个量级,但也更符合苏晚博士那深不可测的设计风格。她总是喜欢将最关键的钥匙隐藏在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幻之中。

还有另一种可能。128。8会不会是某种“状态码”或者“协议版本号”?

“Delta-Stream_Relay_07”作为一个中继接口,其连接的目标“Geo-Anchor_Node_03”可能并非时刻处于可激活状态。它可能需要一个特定的前置操作,一个“唤醒”指令,或者将其切换到某种特殊的接收模式。而128。8,就是这个指令的关键参数,或者是那个被军方早已遗忘、甚至从未真正理解过的底层通讯协议的特定版本标识。苏晚博士极有可能在那些被视为“废弃”、“冗余”的系统模块中,埋藏了激活这个物理锚点的真正路径。军方在对“智核”进行改造时,很可能因为不理解其深层含义而将其视为无用数据,或者仅仅是封存,却未曾想到这正是通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

这个认知上的突破,让傅凌鹤感到一阵战栗。如果这个推测成立,那么激活“Geo-Anchor_Node_03”将不再仅仅是输入一串坐标那么简单。它需要空间上的精确定位,更需要时间上的精确同步,或者对地脉能量状态的实时监测与匹配,甚至需要调用一段被深埋在“智核”历史尘埃中的、早已被遗忘的特定代码。

他开始在脑海中构建一个更为复杂的激活模型。不再是简单的点对点连接,而是一个多参数、多阶段的复杂序列。

首先,通过“Delta-Stream_Relay_07”接口,向“EXTERNAL_RESERVED_NODE_07”发送包含地理坐标40。7128,-74。0060的定位请求。

然后,根据128。8的真实含义——无论是时间窗口、地脉能量特征值,还是特定的协议指令——在满足该条件时,发送第二阶段的激活信号。

一旦纽约地底深处的“Geo-Anchor_Node_03”被成功唤醒,那股被苏晚博士称为“逆流”的力量,将会以何种形态喷涌而出?它会是纯粹的数据洪流,足以冲垮现有的网络防火墙?还是一种更接近物理层面的能量冲击,能够引发特定区域的连锁反应?甚至,是某种能够影响现实规则的、超越当前科技理解范畴的现象?

傅凌鹤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这把通往未知命运的钥匙,其最后一道锁似乎正在被他缓缓撬动。但成功开启之后,所释放的可能不仅仅是自由的希望,更可能是席卷全球的巨大风暴。这其中蕴含的地缘政治风险,以及未知的技术后果,几乎无法估量。

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的博弈,更是对苏晚博士宏大布局的进一步解读。他似乎触碰到了她最终计划的核心——引动那股军方和第三方势力都无法完全掌控的“逆流”,为云筝,为他们共同的未来,博取那一线生机。

而这股“逆流”,是否也与“雪崩程序”存在着更深层次的联系?苏晚博士是否将“深海管道”作为了“雪崩程序”的前置条件,或者一个更隐蔽的触发机制?

特种合金囚室的静默被他逐渐粗重的呼吸声打破。电流的余痛似乎也在这高度集中的精神力面前退避三舍。他知道,自己正站在一个悬崖的边缘,脚下是万丈深渊,眼前是迷雾重重。

128。8,这串数字不再仅仅是冰冷的符号。它开始在他的脑海中变得鲜活,充满了各种可能性,每一种可能性都指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他必须在这些复杂的可能性中,找到唯一正确的那条路径。

时间在这里失去了意义,只有思维的潮汐在永不停歇地奔涌。在这座孤独的信息孤岛上,傅凌鹤正用他全部的智慧与意志,锻造着那把或许能打破一切枷锁,但也可能开启更巨大灾难的钥匙。

他闭上眼睛,脑中的虚拟平台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高速运转着,模拟着地脉能量的波动,推演着不同协议握手的可能性,计算着时间窗口的精确节点。

为了云筝,为了揭开苏晚最终的谜底,他必须成功。那股“逆流”,必须由他来引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