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书库

书包书库>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 260270(第19页)

260270(第19页)

施青青正盘算着以商队的赶路速度,什么时候才能到货,对方又发来了新消息,问她,“你光要牛吗,要人不?”

“什么玩意儿?”

“啊,就是人啊,你不是说要开荒嘛,那肯定也需要劳动力吧?你是没看到那些牧民,也是可怜见的,家里已经没啥吃的了,饿得皮包骨头了都,反正你把牛买走了他们也没别的事干,要不一起过去给你种地得了。”

施青青一想也是,那牛再任劳任怨,它也不能自己拉犁呀,还得有个人在后面扶着。

那就来吧。

这不是正好人手紧缺的问题也解决了。

这笔交易很快被人发上论坛,其他行商顿时恍然大悟。

生意还可以这么做!

他们不仅有样学样,还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因地制宜,很快就整出了更多的操作。

没有钱,就直接用手中的商品抵账,然后把人和牛带回大唐交给客户,再赚一笔。

像施青青这样需要雇佣大量工人的老板不多,劳动力市场很快就饱和了,他们干脆自己投资,买地开荒。

平原地带的荒地都被占得差不多了,他们就将主意打到高原山地,这地方种粮食不得行,但是种个果树什么的再合适不过,在现代也是拳头产品,而且距离吐蕃也更近。

对于这种种变化,一开始吐蕃人是怀着戒心的。

他们会答应玩家的条件,是因为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

或者说,原本没有任何办法,也能继续忍一忍,现在有了另一条路,就想试试。

但他们对大唐的了解毕竟不多,所以真正被劳务输出到大唐的,都是十来岁的半大孩子,还不能当成整个劳动力来用,偏偏又在长身体的年纪,吃得比成年人还多,留在家里也养不起,不如送给有钱的大唐人去做奴隶。

没错,吐蕃人根本没法理解、也不相信玩家画的各种大饼。

怎么可能有人这么好心,大老远带着他们进城去做活,又管吃又管住,还能领工钱?

就算世上真有这样的好事,也落不到他们身上。

所以他们觉得大唐人是用粮食、燃料和各种日常所需的小物件,交换了奴隶——在吐蕃,像这样的交易并不少见。

但即便只是去做奴隶,跟着好心的、富裕的大唐人,也比在家里饿肚子,长大一些就被东本征走去服兵役强。

所以他们警惕,却顺从。

也所以,玩家根本没有察觉到这种警惕,乐呵呵地把人领回来,就开始安排工作。

然后吐蕃人就发现,玩家画的那些饼,居然全都是真的!

大唐的百姓过的竟然是这样的日子,不、应该说,大唐的百姓竟然连这样的日子都不愿意过,才要从吐蕃招人。

意识到这一点,不少人人都偷偷哭了。

在过得最惨的时候,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惨,对自己的遭遇也是麻木的,不会为这种事哭泣,但现在从困境中走出来,看到了更好的生活,反而开始委屈。

委屈之后,就想着赶紧把自家的亲朋乡里都叫过来。

这期间自然也发生了一些波折和误会,不过随着玩家开垦的土地逐渐靠近吐蕃,更多的消息传到耳朵里,大家也不得不相信了。

就这样,原本沉寂的两国边境热闹了起来。

……

一开始,对于这样的变化,驻守在边境的将领都不以为意。

在一般人想来,一直在互相起冲突的两方势力,边境的百姓应该互相仇恨,见面就眼红掏刀子。

但实际上,大家住得这么近,免不了会有来往,有来往就会互相了解,了解之后,对方就不再是抽象的“敌人”,而是具体的、鲜活的人。

仇恨并不会消失,但对于活着就要用尽所有力气的人来说,也没那么刻骨铭心。

所以不打仗的时候,大家也很少剑拔弩张,人员往来和贸易都是很常见的。

哪怕尽管官方明令禁止。

何况现在两国结盟,吐蕃国中对于互市贸易是十分支持的,这些将领也同样需要从大唐贩运过来的各种好东西。现在不过是大唐的商队来得更勤了一些,吐蕃人去得也多了一些,他们自然不会阻拦。

等到他们反应过来不对劲的时候,这样的来往已经形成了潮流,让他们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处置。

逻些城的回复就是在这时候送到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