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书库

书包书库>我魂飞入红楼梦 > 第三十一章(第1页)

第三十一章(第1页)

苏州是一个漂亮的城市。那里山清水秀,那里的小桥小楼,那里石板的甬道,都具有迷人的风韵和魅力。可是,妙玉在那里失去了父亲,而后被一名县丞家所蔑视和羞辱,之后又失去了母亲,在那里留下了多少悲苦和沉痛的记忆,曾经流下的泪水比夏天的雨水还要多。

所以,当有人从京城而前往苏州的几处寺庙和道观去采买尼姑和道姑的时候,妙玉一听到这个消息,便有一点心动了。当住持及庙里的老尼找到妙玉并跟其协商的时候,她几乎不曾有丝毫的犹豫,便一口答应了愿意前往京城。她感觉在苏州的这庙里太憋闷了。……京城也许有她的新生活正等待着她,迎接她。

在贾蔷等和庙里的住持、老尼洽谈生意的时候,老尼不紧不慢地把妙玉孤苦的境遇叙说了一遍。被县丞家退亲的那一节,老尼曾经是有些耳闻的,但跟贾蔷等人却丝毫没有提及一个字。——用后人之后人的话说就是,这涉及到别人的隐私,是应该受到保护的。如果故意外露,首先是道德坏,其次,如果情节严重的话,那就算得是一种犯罪了。

因此,贾蔷等对妙玉遭遇退亲的一事便毫无所知。至于后来是不是有人在暗中有所耳闻,这便也不得而知了。反正在公开场合下,从来不曾有人提及。

妙玉原本是随着师傅住于西门外牟尼院的,可是不久师傅便圆寂了。师傅临去世前,很吃力的对她说:“不要归乡,就在此静候便是。自会有修行之果的。”所以,妙玉并不曾扶师傅之灵回苏州,而一直就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

一日,她收到了贾府的一张请帖,感觉有几分意外。约略有些自闭的她,很是犹豫应约不应约。而第二天,贾府派车轿来迎接她了。她想:人家公侯之家,先发请帖,而后派车轿来接,够恭敬的了,如若不去,便不是不识抬举吗?于是照了又照镜子,又将衣饰等整理了一番,而后便端庄、潇洒地跨上了轿子。

到得贾府门前,刚一下轿子,便发现宝玉、黛玉、探春、惜春、迎春等多人迎接她。宝玉的面容在众人的面容之中,犹如刚刚升起的太阳,亦如夜空中的皎洁的月亮,让她着实吃了一惊,随即心窝嘭嘭嘭直跳。但是她仍然镇定了自己,跟众人一一的相识,打招呼,显得端庄、文雅而翩翩有礼。

她在贾府只吃了一顿素食,显得雅致,淑娴。可当她跟宝玉的眼光触碰时,便会有些慌乱,连忙转开头去,而尽力稳定自己,时刻注意跟众人的话语应答的得体。完毕之后不久,她便跟众人作别,又回到了她的牟尼院。

回到了牟尼院的妙玉,虽然仍然正常的迎接香客、看书,习字,或命丫鬟和嬷嬷抹桌椅,洒扫地面,但是脑海中却始终抹不去宝玉的容颜和言谈举止。“公侯之家的公子,却能如此的热情,风度,亦有情趣,比小县丞之家强杀百倍了!”她想,并情不自禁的巴望与宝玉的再相逢。然而,有时候,她又有些羞涩和自责起来:“怎么会是这样的?我何以会这样的呢?”于是迷茫,巴望,自责,常常交织在一起,使她有时不能安睡。

一天,贾府的两名小丫鬟忽然到她居住的栊翠庵来通报说:“下午,也许要到傍晚前吧,老太太可能带几个人来栊翠庵逛一逛,看几看,坐一会儿。”并说:“肯定是在午饭之后,不得早的,因此不要招待什么吃的。”妙玉一时感到有些讶异,当即又想到了宝玉会不会来。但由于长期礼貌的习惯,他便微笑着回答说:“随时准备迎接老太太等光临寒舍的。”

午饭之后,妙玉便在书桌前看书,然而精力却难以集中,因为心里老是搁着一件事。后来又转而写字,但精神仍然凝聚不起来:老太太会带哪几个人来呢?他会不会来呢?估计来的可能性较大。但是,也未必……。

就这样,妙玉书没有看好,字儿也写得不多,心神不定的等待着。感觉等了好长时间,门外的丫鬟才通报说:“两个老太太领着一帮人过来了!”

“两个老太太”?这话让妙玉感到很奇怪,除了贾府的老祖宗之外,还有哪个老太太也到我这里来呢?于是便赶快走出来,既是为了迎接客人,同时也是为了看清另一个老太太是谁。她出门不多步,她望见了贾府的老祖宗,也望见了刘姥姥。——其时她并不知道刘姥姥姓刘,也不知道刘姥姥与贾府的关系。只看上去衣服是那么朴素,似乎也不甚亮净,好像是个乡下老太太……。但与此同时,她也看见宝玉及宝玉的几个姐妹了。

时间不容许妙玉多想了。她跟丫鬟连忙走上前去迎接客人。她将众人迎接至院子里,有的没有来得及一一打招呼的便彼此点头给与了微笑。

众人都进了院子之后,妙玉一时并没有能够想到什么合适的话题。尤其是宝玉的到来,使她心绪有些稍稍凌乱的感觉。而正在有几分尴尬的时候,贾母笑着开口说话了:“唉唉,花木真长得好。到底是她们修行的人,有空儿常常修理,比别处的更好看,好像更干净。”

妙玉觉得这话题一时难以延续下去,因此微笑着,算是对老太太夸奖的回应。

说着,众人又随着贾母转身,往东禅堂那边而去。妙玉微笑着用目光陪伴着,同时身子尽量往旁边避让一些。

进入东禅堂,贾母笑道:“我们才刚刚喝了酒吃了肉的,你这里头有菩萨,我们冲了菩萨可是罪过啊。我们在这里坐坐,唠一会儿嗑,吃杯茶,然后就走。”

妙玉道:“这里没什么招待贵客的。但茶水肯定是有的。”说着,就捧着一个海棠花模样的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四个字的小茶盘,里面放着一个成化窑五彩小盖钟儿,双手捧给贾母。妙玉暗暗思忖着:“这个给你老人家,应该是很合适的。”

贾母道:“这是什么茶?——我可不吃六安茶啊。”

妙玉笑着说:“这个不是六安茶。这个是‘老君眉’。”

贾母端到手上。又问道:“是用的什么水?”

妙玉答道:“是旧年积存的雨水。”

贾母慢慢的小口的吃了半盏。笑着交给刘姥姥道:“你尝尝这个茶。”——这时,妙玉进一步的判断,刘姥姥肯定是个乡下老太太,是个老农人而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